以笔为枪的“战士”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原标题:以笔为枪的“战士”
1981年8月5日,孙犁先生为即将付梓的《孙犁文集》写了一篇自序。当时他已年近七旬,在总结自己的文学生涯时,他写道:“我回避我没有参加过的事情,例如实地作战。”
孙犁早年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洗礼,有过日寇子弹擦耳飞过的险境,也曾一度怀揣手榴弹随时准备与敌同归于尽……但是,老作家也坦承,自己虽然曾被批准佩枪,却从未放过一枪。他一辈子的“武器”,始终是他的那支笔,他是名副其实的以笔为枪的“战士”。
然而,这位以笔为枪的“战士”,在其漫长的文学生涯中,确有相当一段时间是以战地记者的身份,活跃在晋察冀边区的抗战前线;也曾以一名作家的文笔记录过解放战争的实况,其所完成的同样是战地记者的使命。只不过,他后来写下的那些行云流水般的美文,如《荷花淀》《芦花荡》……都太有名、太出色了,几十年来一直被读者所喜爱,正所谓“香远益清”,历久弥新,以至于遮盖了他笔下的金戈铁马和战火硝烟。
显然,这并不是孙犁先生本人所愿意看到的。同样是在《孙犁文集》自序中,他写下这样一段话:“现在证明,不管经过多少风雨,多少关山,这些作品,以原有的姿容,以完整的队列,顺利地通过了几十年历史的严峻检阅。我不轻视早期的作品,我常常以为,早年的作品,青春的力量火炽,晚年是写不出来的。”
在纪念孙犁先生逝世20周年之际,我重温他早期的作品,依旧像几十年前初读这些作品时那样被深深感动。充盈在字里行间的那股雄健之气,其笔力之粗豪、格调之激越、情感之浓烈、语言之铿锵,都与他的其他文体创作截然不同。这种充溢着勃勃生机的青春印痕,恰好向我们展示了孙犁作品的另一个重要侧面:原来在他那阴柔、婉约的典型风格背后,一直潜藏着阳刚的、激越的、勇武的精神底蕴。原来在孙犁那里,阴柔以阳刚为支点,阳刚亦托举着阴柔之力度。
在孙犁早期的战地文学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冬天,战斗的外围》《游击区生活一星期》,以及《光复唐官屯之战》等篇章。
《冬天,战斗的外围》写于1940年冬。当时日寇对冀中平原进行了疯狂的大扫荡,边区军民奋起反击。在这血与火的战斗中,孙犁作为晋察冀通讯社的记者,深入到残酷战斗的第一线,实地采访,以笔为枪,和边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豪情凝聚笔端,对英雄的赞颂、对敌人的仇恨,一齐化为奔腾的潮水宣泄而出,构成了这篇作品高亢奋发、雄浑激越的主旋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