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枪的“战士”(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在文章的第一节,作家以亲身见闻粗线条地勾勒了我军战斗准备的镇定沉着和有条不紊。他写道:“我的战斗任务是记录。”接着,他采撷了一个个目击式的现场镜头——
“在一个陡峭的山顶上遇到一个熟人,他用年轻的热力握紧我的手说:‘反扫荡开始啦!’兴奋盖罩着他的声音和颜面。我第一笔记录的是人民对战斗是奔赴,是准备妥当,是激烈的感情。”
这些描写,没有夸张的言辞,只有简洁的叙述,一个个场面和过程,在记者眼前掠过,他敏锐地捕捉并记录下来,构成了一幅幅真实的军民战斗图景。
接着,他写了夜间哨兵刺刀上的寒光,写了战斗一天、此刻正席地而眠的战士,写了清晨到达前敌司令部采访年轻的军分区政委……好似一组不间断的长镜头,摄录下从后方到前线的所见所闻,带着读者身临其境,抵近体验战场的紧张气氛。
从这些描绘中,我们也不难感受到作者此刻内心翻腾着的“激烈的感情”。当他写到人民在日寇的洗劫面前所表现出的怒火和愤恨时,那“激烈的感情”也随之变得更为浓烈了。这里所有的,是一个战地记者的见闻实录,是一个以笔为枪的“战士”压抑不住的呐喊,是一个画家泼墨重彩、线条粗犷的战地速写。
在这篇作品中,既有浓墨重彩的大笔勾勒,也有几处画龙点睛的细节描绘。尤其感人的是,作者以浓重的笔墨刻画了一位年轻区长的形象——
“一天夜里,敌人向他们的方向来了。他在暗淡的灯光下集合了区干部讲话。他直直地挺立着,右手插进黑色棉袄口袋里,垂下眼皮说:‘……假如不幸,被敌人捕去,谁也不许透露点儿消息,死就好了……你要知道……’声音低沉,然而有如洪钟震荡。在那样的寒夜里,一群干部答应着出去工作了。”
作者不愧是白描的高手,他在这里只抓住了年轻区长讲话时的一个动作(右手插进棉袄口袋里)和一个神情(垂下眼皮),并描摹其声调,摄取一斑,得窥全豹,将一个视死如归的青年干部形象传神地展现于读者面前。
孙犁先生在时隔几十年后,曾忆及当年写作这篇作品的情形,他写道:“我和曼晴都在边区文协工作,出来打游击,每人只发两枚手榴弹。我们的武器就是笔,和手榴弹一同挂在腰上的,还有一瓶蓝墨水。我们都负有给报社写战斗通讯的任务。”
《冬天,战斗的外围》写的是1940年11月的战事,而《晋察冀日报》12月24日便已开始连载,当时反“扫荡”尚在继续。以这样快的速度采写出这篇战地通讯,不要说在艰苦的战争环境,即便在今天也是非常不易的。读其文而思其人,我们可以想见当年这位战地记者是以怎样的激情奋笔疾书、笔卷狂澜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