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朝的“高考”作弊大案,令皇帝震怒,七名考官被“斩立决”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湖北武汉一考生将高考数学题上传小猿搜题”的高考舞弊事件,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其实,自从有了科举考试,作弊之事是层出不绝的,只是方式和手段,因时代不同,不断推陈出新罢了!
在封建帝制时代,要当官作宰,就得走科举考试之路。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题名天下知”,通过寒窗苦读,一朝题名,跃龙门,入宦途,是无数士子们的终生梦想。
然而,正如同作弊与如今的高考俱时而生一样,在科举时代,同样有着让人防不胜防的作弊手段。因此,历代帝王大都将科场的治理作为重点。尽管有着严刑峻法的威慑,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无论是士子们,还是考官们,不惜铤而走险,让科考充斥着乌烟瘴气和熏天铜臭。
大清顺治朝时的“丁酉北闱大狱”,所揭示的科场的肮脏内幕,今天看起来,也触目惊心。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面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清王朝,足智多谋的谋臣范文成建议,应该通过科举取士的办法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以消除中原百姓对满洲贵族的反抗情绪。顺治帝当即采纳,并当即决定,第二年秋天,也就是顺治二年(1645年)的八月份举行乡试,并接着在顺治三年(1646年)的春天二月份举行会试。而且,沿袭明朝旧制,规定:“嗣后,以子、卯、午、酉年乡试,丑、辰、未、戌年会试。”这样,有清一代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就由此开始了。

顺治朝的“高考”作弊大案,令皇帝震怒,七名考官被“斩立决”


科举制与科场案历来是相伴的,清朝更是如此。清朝开国以后发生的第一起科场大案,是顺治十四年(1657年)顺天(今北京)乡试时,因考官贿卖“关节”而引发的舞弊案。按干支纪年,这一年是丁酉年,顺天乡试贡院又称“北闱”,所以此案被称作“丁酉北闱大狱”。
百中取四顺治十四年,参加顺天乡试想考举人的考生共有5700人。其中,直隶各府、州、县送来的生员也就是秀才有4000人,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即国子监的贡生、监生们有1700人。考生这么多,可是,正榜和副榜的举人名额总共才206名,录取率还不到百分之四,竞争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