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悠悠慰古今—穿越千年的心理疗愈智慧(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当我们用诗意的情怀和朝圣的虔诚去倾听,它就是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韵律,就是我们在一起哼唱过的歌谣,也是我们前生纯净无邪的记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句话来自诗经中的《国风·王风·黍离》,这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世间最残忍的四个字莫过于"物是人非"。当年周室东迁后,一个周大夫回到故都镐京,追想往日繁盛,而今日所见,满目荒凉,不禁悲从中来。宫殿王城皆已成废墟,废墟之上是郁茂的黍苗。而这里所谓的“知我”与“不知我”也是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自我”和“镜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了解自我,寻觅“知我”之知音,以知音为镜完善自我,既是人生难得之幸事,也是值得我们终身探讨的心理学课题。而苦苦寻觅知音而不可得之清寂无奈,也是钢筋水泥中现代人孤独心境的写照。
世事纷繁喧嚣,网络的联结让人和人之间的联结看起来紧密无间却又疏离孤独。《诗经·小雅·采薇》里的名句犹在耳畔,“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黍离》和《采薇》里的离别惆怅和伤怀愁绪,如今读来,只剩一声轻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后世学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提出了人的自我实现之路,在每个人自我完善的道路上,我们需保持谦逊虚空的心态,向贤德之人学习,“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和自身资源有很多不同,但是在自我磨砺的道路上,我们不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断超越自己,打磨自己,不论是璞玉还是普通的原石,我们都能通过打磨和雕琢成为有用之材,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歌并非远离我们、高处不胜寒的“阳春白雪”,相反,古代诗歌的渊源,恰好来自于民间“下里巴人”在田间的传唱歌咏。在那个遥远古朴的年代,物质是如此的贫瘠匮乏,但是有这些美丽诗词歌赋的陪伴唱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是如此的自在和富饶,那种朴素和炽热的情感表达,宛如熊熊燃烧的篝火,散发着温热的中国红,穿越千年,仍然温暖和慰藉着我们的心灵世界,为我们提供着精神的滋养和灵魂的安顿。

诗心悠悠慰古今—穿越千年的心理疗愈智慧


荷风竹露清心居待友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