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回西藏》:淡化所有情节回到生活本身(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陈国星曾执导过《横空出世》《第一书记》等佳作,作品曾多次获得华表奖、金鸡奖,早在1995年,他就创作过电影《孔繁森》,广受赞誉。时隔20多年,再次拍摄援藏干部“老孔”的电影,陈国星表示,“从我们内心深处觉得有几个原因想再次触及西藏的题材:一个是觉得以前的作品留了很多遗憾;第二个是拍西藏的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拍得非常好的作品,我觉得我们经常用汉族的视角拍藏族的生活,拍得不是十分准确,但是对于今天的电影观众和市场,我们应该呈现更精准、更美好、更加富有电影质感的西藏,所以也希望有一个机会去弥补;第三,我很想在这个汉族和藏族的故事里用一个平等的视角去表达。”
《回西藏》的创作过程十分不易,绝大部分拍摄场景在海拔4800米以上,既需要全剧组适应高原反应和高原上善变的天气,也需要考虑器材和道具等的运送难度。在剧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克服了各种困难,完成拍摄。陈国星导演强调,“最重要的是确定表达的方法和方向。同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坚持,要有好剧本、好演员。”
随后,拉华加导演给影视从业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现在搞影视创作非常难,如果你热爱电影,就会坚持下去。作为新人导演,最重要的是不断积累经验,我也是从场记、助理导演慢慢成长起来的。”
观影现场也有许多来自西藏的观众。其中一位来自日喀则的观众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不管是里面的情境还是人物设置,我感觉非常真实。我也很感谢山东援藏的干部。”另外,也有观众现场分享自己曾在冈仁波齐遭遇暴风雪受助于藏族人民的故事,直言“在危难时刻才能真正理解西藏”。
艺术探索
《回西藏》尝试了新的表达和艺术探索,表现了人物内在的情感状态及矛盾,蕴含了朴实简单却很独特的情感。电影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过一个小男孩的形象,每次小男孩出现的时候,都是处于一种非真实的情境下,要么是昏迷,要么是已经去世,要么是在做梦。对于这样的设定,陈国星解释道:“反复出现三次的藏族小孩,其实代表着天使,它来源于我的经历。我以前最早做助理的时候,在青海翻车了,也跟老孔一样晕倒在一个戈壁滩上,在昏昏沉沉中我似乎看见了这样一张纯真的孩童面孔。而且当地的孩子笑起来特别单纯、特别有感染力,也勾起了我当年的回忆。”
近年来的电影中,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藏族导演在影像风格上的有益探索,甚至是先锋性的实验。例如《塔洛》《歌者》的纯黑白影像、《撞死了一只羊》《气球》的魔幻主义风格、《生命之轮》的纯视觉化探索等。但对于这类电影,市场反响暂时比较低迷,总是“叫好不叫座”。如何在商业性与作者性之间找到平衡,这也成为创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电影《回西藏》曾入围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3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5届丝绸之路电影节等多个电影节,并获得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中美电影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优秀影片“金天使奖”、印度孟买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奖和最佳制片奖等多个国内外电影节奖项。(刘宗智)
来源:齐鲁晚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