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宋凤鸣古琴,一窥宋初的文人风尚(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凤鸣琴铭文
铭文赏析
古琴铭刻“凤鸣”二字为篆书,构思新奇,圆劲中带古风,在承袭前人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的创新。“凤”左半边残损较大,从残存部分依然可清晰看出其整体疏朗工整,结构多用方折,方中显圆活行笔之势,右垂笔修长而隽逸。从“鸣”字可清晰看见“鸟”的上半部起始笔画为左右居中,最末一笔微向上挑,与常规不同,用意新颖生动。中部与下部的弯曲笔画则极力表现鸟的圆润婀娜身姿,用意与古人相同。对比历代篆书家所书《千字文》的“鸣凤在树,白驹食场”,于唐李阳冰篆书之圆润,宋代篆书稍加融入方的美感。正如宋代雕塑给人以扁圆的视觉感受,整体尽显柔美之风。而宋元以后的篆书逐渐融合小篆、大篆等篆书体特点,追求方圆结合、篆隶相结合,棱角硬骨逐渐分明。

从北宋凤鸣古琴,一窥宋初的文人风尚


历代篆书千字文“鸣凤在树白驹食场”
“凤皇来仪,鸣于高岗”,出自《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岗”,在中国古代,凤凰也记为凤皇,凤皇降世,仪表非凡,这是古代盛世祥瑞之兆。《史记·夏本纪》记有“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以歌颂虞舜帝之伟德。琴铭巧妙地引经据典,既用到了四言古诗的格式来歌颂盛世,又将琴名“凤鸣”二字隐藏其中。
景祐元年春日,正值章献太后刘氏驾崩后,宋仁宗开始亲政的第一年,举国上下可谓一片新朝之象。以文治国,是宋代的政治风气,以文章明道遂成为北宋文人奋发向上的自我追求。仁宗之父真宗以“崇道重儒”著称,他一方面对大量道教经典进行重新刊印,另一方面则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周易·益·彖》有云:“自上下下,其道大光”,道义从上方施利于下方,必能大放光彩。北宋诗人黄庭坚在赠高子勉四首诗中写到“文章瑞世惊人,学行刳心润身”。由此可见“文章瑞世,其道大光”铭文,有借道家经典歌颂新朝景象之意,也同时涵盖了文人雅士一种励志自勉的情怀。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