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宋凤鸣古琴,一窥宋初的文人风尚(3)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宋初,文坛受晚唐影响,诗词多艳丽,而北宋末年,政治腐败,文风萎靡,多有浮空之词。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玲珑玉”铭文:“峄阳之桐,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凤鸣琴的铭文与其相比,有积极向上的气息。
宋初书法尤为推崇二王,宋太宗赵光义曾广集天下翰墨名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成贴十卷《淳化阁贴》,贴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宋初书法家传世作品中经常可见行书兼有章草笔意的作品,如蔡襄中晚年的作品,整体如行云流水,其中仍然贯穿篆隶书的平铺直叙、点画线条的迟涩感,有些字体仍然取横势,带有波折和凝重感。凤鸣琴的四言诗铭文正是如此,大部分字独立,只有“鸣于”二字之间稍有连带,“高”字、“世”字、“道”字明显带有章草笔法痕迹。
宋代初年,南唐遗臣徐铉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宋代文人对篆字的研究和创作,这在宋代篆书墓志铭、印章等都可以得到印证。“王元颖印”,属文人姓名印,篆刻人以笔画的卷曲变化填充并且美化字的布局,使得线条圆浑而有骨力。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曾规定士庶雕木为文,禁止私铸印章。因此,在琴底面留下木刻印记,也属于当时文人信手拈来之举。作者王元颖自称为清画堂主人,但从其诗文和书法来看,至少是一位笃诚的儒士。非常巧合的是河南济源市延庆寺藏景祐三年刻书的《大宋河阳济源县龙潭延庆禅院新修舍利塔记》碑的撰稿人名为马元颖,是北宋赐了紫鱼绯袋的官员。“元颖”二字可能是当时士大夫较为亲睐的名字。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907期《北宋凤鸣古琴赏析》作者:周理坤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