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渑水河,半部齐国史(10)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于是,宁戚被任命为齐国的大司田,与管仲共同辅佐桓公成就了一番霸业。
这个典故又叫“齐桓公举火爵宁戚”,后来成为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著名案例。
到了清初,当时的文坛领袖、桓台人王渔洋多次游览康浪河畔的“宁戚饭牛处”,并在《临淄道中》一诗中写到:“驱车一回首,西眄(miǎn)康浪源。不见饭牛人,狂歌夜火间。一朝蹑卿相,通国称其贤。”
康浪河与系水交汇后,一部分河水与系水一起注入时水,另一部分河水继续向北流淌,最后在临近博兴县界时与渑水汇合。
此后,这条河不再叫康浪河,而是继续称为渑水。
九、姑棼行宫旧址上建起华东碑林
与康浪河汇合后,渑水继续向西北方向流去,不久就来到博兴县兴福镇政府驻地。

一条渑水河,半部齐国史


兴福镇政府驻地原是一个自然村,名字就叫兴福村,又叫兴福街。由于村庄太大,人口密集,后来被分为四个行政村,即兴一村、兴二村、兴三村、兴四村。
殷商时期这里属于薄(蒲)姑国。此地前有渑水,后有贝丘,襟怀圣水,背倚宝山,薄姑人曾在渑水以北筑土为坛,作为祭拜天地和祖先的场所。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在这里修建了离宫,由于薄姑又名姑棼(fén),因此被称为姑棼行宫。
相传,当年孔子在齐国时,曾到姑棼游览,看到有人比试射箭,发出了“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的感慨,这句话后来被收入了《论语.八佾(yì)》。公元前331年,屈原出使齐国时,也曾到姑棼行宫游览。
到了汉代,这里修建了洪福寺,人丁兴旺,商贾云集,贸易发达,并取名为兴福街。明代万历年间又修建了炉姑庙、百子殿、玉皇阁等道教庙观,逐渐成为香火鼎盛的丛林胜境。有一篇名为《渑阳赋》的文章曾这样描绘当时的盛况:“洪福古寺,增众千五,梵宫浮屠,晨钟暮鼓”。
后来,由于多种原因,洪福寺年久失修,逐渐荒废了。
到了1993年,在兴福镇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民间筹资200余万元,于汉代洪福寺故地修建了洪福园。
洪福园位于兴福镇兴一村南侧,占地50余亩。园内有九级洪福宝塔、文化大殿、玉皇殿、百子殿、炉姑庙、三贤祠等仿古建筑11座;栽植花卉、树木2万余株。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