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得无影无踪:恒星为何神秘地从夜空中消失(3)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一般来说,天文学家认为存在三种类型的黑洞:
恒星黑洞 —— (比如VFTS 243系统中的黑洞)是在质量超过太阳8倍的恒星坍缩时形成的。科学家们认为,仅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就可能有多达1亿个这样的星系。
超大质量黑洞 —— (10万到100亿倍太阳质量)被认为位于几乎所有星系的中心。人马座A*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
中等质量黑洞(IMBH) —— (质量是太阳的100-100000倍)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缺失的环节。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可信的候选人。
还有一些理论描述了其他类型的黑洞,这些黑洞尚未被发现。其中一种,即所谓的原始黑洞,被认为是在早期宇宙中形成的,理论上可能是微观的。
亚历杭德罗·维尼亚·戈麦斯说:“通常情况下,恒星系统中的超新星事件发生后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测量。但尽管VFTS 243包含一颗坍塌成黑洞的恒星,但爆炸的痕迹却找不到。VFTS 243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系统。自恒星坍塌成黑洞以来,该系统的轨道几乎没有变化。”。
研究人员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系列迹象,这些迹象可能来自一个过去经历过超新星爆炸的恒星系统。一般来说,他们发现此类事件的证据微不足道,难以令人信服。
该系统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出生踢”的迹象,即轨道物体的加速度。它也非常对称,在它的轨道上几乎是完美的圆形,并且在前恒星核心坍缩期间释放的能量残留的迹象表明,一种与完全坍缩相一致的能量。
“我们的分析明确指出,VFTS 243中的黑洞很可能是立即形成的,能量主要是通过中微子损失的,”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的艾琳·坦博拉(Irene Tamborra)教授说,她也参与了这项研究。
未来研究的基准体系
根据艾琳·坦博拉教授的说法,VFTS 243系统为最终将一系列天体物理学理论和模型计算与实际观测进行比较提供了可能。她预计,该恒星系统将对研究恒星演化和坍缩起到重要作用。
“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VFTS 243是迄今为止通过全坍缩形成恒星黑洞理论的最佳可观测案例,超新星爆炸在全坍缩中失败,我们的模型已经证明这是可能的。这是对这些模型的重要现实检验。我们当然预计,该系统将成为未来恒星演化和坍缩研究的重要基准,”这位教授说道。
“出生踢”并不存在
超新星的猛烈力量直接影响到新生的中子星或黑洞,因为在爆炸过程中物质的不对称发射。这就是研究人员所说的“出生踢”。这种踢腿使致密的物体加速。在正常情况下,中子星的出生推力会使其达到每秒100-1000公里的可测量速度。黑洞的速度预计会小一些,但仍然很重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