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湘江,别为我哭泣(8)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对统治者的声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自己忧国忧民初心不改;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杜诗镜铨》中这样评价这首诗:“不觉发上指冠,大声如吼。“
这就是杜甫,他的伟大人格,他的忧国爱民,让他的诗脱离了纯文艺的范畴,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用作家冯至的话讲:“杜甫无论在思想的进步上或艺术的纯熟上,都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位诗人。”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的“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变成了现实。
安史之乱撕掉了“盛世大唐”身上最后一块遮羞布。叛军势如破竹,官军节节败退,民众四散而逃。
回奉先探亲的杜甫,不得不带着家人加入了逃难人群。逃难的人太多,大家争先恐后,杜甫不慎被挤陷进蓬蒿地,险些丧命。
历尽磨难,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安置下来。
喘息未定,杜甫听闻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顾不得疲惫和危险,告别妻儿,毅然踏上寻找“组织”之路。
倒霉的是,杜甫上路没多久,就被叛军抓获,押往长安。好在杜甫官职卑微,既没地位,也没名气,并没有受到严格的俘虏待遇,不像王维那样被抓到洛阳逼降。哈哈,看来没名气有没名气的好处。
在这期间,杜甫写下了那首入选中学课本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花月本是无情物。看见花儿,杜甫伤心,望见月亮,杜甫又思念起远方的妻子: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老妻,今晚只能你一人在鄜州看月了,唉,咱们小女儿还小,还不知道想爸爸。凉夜的雾气湿透了你的秀发,你如玉细臂在月光下如凝霜一般,老妻,当心着凉呀。
我什么时候能和你一起共倚西窗,就让月光擦干我们彼此思念的泪水吧。
杜甫觉得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自己口口声声的“老妻”了,“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
杜甫和妻子杨氏“一生一代一双人”,相濡以沫,相煨于江湖,风雨一舟,不离不弃。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