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天下无敌,57岁抑郁而死(8)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明人绘李光弼立像。图源:网络
07
宝应元年(762年),刚即位的唐代宗以儿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新任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对史朝义叛军发起最后的总攻。
李光弼派兵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北上,与仆固怀恩等军会合。史朝义溃败后,仅带数百骑逃走,最终众叛亲离,自缢而死。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按照平定安史之乱的战绩,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封临淮王,赐以铁券,绘像于凌烟阁。
此时,危机悄然而至。
前面说到,李光弼和郭子仪为人的不同。
郭子仪深谙君臣之道,因此获得朝廷的信任,就连程元振、鱼朝恩等宦官以及田承嗣、李灵曜等藩镇,都能和郭子仪化敌为友。
鱼朝恩曾经对郭子仪不满,暗地里派人挖掘郭家的坟墓,郭子仪却轻描淡写地看待此事,也没和鱼朝恩撕破脸,鱼朝恩从此对郭子仪佩服不已;田承嗣盘踞魏博镇时,为人狂傲,唯独在见郭子仪的使者时,望空而拜,并指着自己膝盖说:“兹膝不屈于人若干岁矣,今为公拜。”
史书对郭子仪的评价是:“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堪称古代功臣的楷模。
和郭子仪并称的李光弼却不善于为臣之道,只知道打仗。
此前的邙山之战,朝廷派宦官鱼朝恩来到李光弼军中。鱼朝恩知道皇帝急于求胜,不顾李光弼“贼锋尚锐,未可轻进”的建议,反复催促李光弼出战,还拉拢与李光弼不和的仆固怀恩一起反对李光弼的决策。结果,唐军在平原开阔地带和擅长野战的叛军相遇,大败而走。邙山之败后,朝廷轻信宦官的妄言,将罪责全部归于李光弼。
在程元振、鱼朝恩等宦官的一再中伤下,李光弼和朝廷出现了难以化解的隔阂。
但李光弼无法像郭子仪一样以圆滑的手段来处理,于是,处以危疑之地的他拥兵不朝,甚至不顾唐代宗的旨意,拒不就任东都留守。
李光弼以为这样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却逐渐失去了威望,就连原先追随他的诸将也在私下议论。没有人知道,这样一位拥兵自重的大将,是不是要做第二个安禄山。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