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是春秋时期的“联合国”?(3)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濮阳是春秋时期的“联合国”?


(渑池秦赵会盟台遗址)
会盟结束,盟誓的诸侯都要尊盟主为“老大”,有盟主罩着,诸侯之间都是“兄弟”,若出现阋墙,“老大”会先以盟书警告,如果不服,盟主可发兵讨伐。在这种浓重的原始宗教气氛中,盟约被赋予了神圣的力量,由此实现对每个会盟国的约束。会盟盛行于春秋战国,随着封建帝国中央集权的形成,会盟的形式便渐渐的消失了。
诸侯为何选择来濮阳会盟
据文献记载,戚城在商末就已经存在了。商周以降,诸侯国间盛行以会盟的方式来解决一些争端。《左传》载:“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时而会,不协而盟”。到春秋战国时期,自齐桓公推行“尊王攘夷”后,霸主们更是把会盟当成是取得各路诸侯认可的最佳方式。
春秋时期,戚城位于古黄河东岸,地势平坦,水系发达,交通便利。戚城东有齐鲁,西有秦晋,南有宋楚,北有赵燕,是卫都帝丘(今濮阳县高城村一带)北面的重要屏障,乃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 632 年晋楚城濮之战后,晋国争霸中原,戚城的战略位置越来越重要了。
为何诸侯之间多次选择在戚城会盟,笔者认为,大概是因为卫国早早就退出了争霸天下的舞台,成了一个类似今天瑞士的中立国的缘故吧。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会盟中,奠定了对中国文化圈的整合与统一的基础,逐鹿中原,诸侯混战的局面渐趋统一,列国体制逐渐走向了帝国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得以真正实现。

濮阳是春秋时期的“联合国”?


(巨野齐鲁会盟台遗址)
伫立会盟台下,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旌旗猎猎,歃血为盟的壮观场景,仿佛穿越到了那段峥嵘的岁月。
会盟是历史现象,无论是城下之盟,还是争雄之会,霸主强臣或天子诸侯,风云际会或风流云散,都一如滚滚黄河东逝水。会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集大成者,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与调整之外,更饱含着人们对未来和平前景的美好期望。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这座从历史深处一路蹒跚走来的古老会盟台,犹如历史老人给我们留下的一枚书签,透过这枚书签的索引,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查阅浩瀚的历史典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