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上的悬棺:古老部族的神秘葬俗(2)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下车。公路右侧是一片平坦的农田,当地百姓的两层楼房错落有致,一派静谧的四川田园景致。顺着王朝卫手指的方向,大家茫然抬头,几乎呈90度直立的山崖上,十余具棺木突兀地闯入眼帘。它们距离地面约20多米,坚硬的岩壁上,楔入了一根根木桩。黑漆漆的棺木,便置放在木桩之上。岁月更迭,日晒雨淋,棺木早已蒙上尘埃,颜色破败,但悬棺宛如“长”在绝壁之上,仍然给人无比震撼的视觉冲击。
这里是珙县洛表镇麻塘坝棺材铺景点,珙县僰人悬棺的核心部分之一。在中国,悬棺这种葬俗在福建、广西、江西、云南、贵州等地都有发现,但以四川珙县数量最多、分布最为集中、保存最完好。在珙县,它们又主要分布在麻塘坝。在长约5000米,宽约三五百米的平坝两侧,22座山崖连绵起伏,悬棺就分布在绝壁之上。
它们并非只有木桩置棺这一种搁置方式。从棺材铺一路向前,白马洞、狮子岩、九盏灯、老鹰岩等地,不断出现的悬棺有的存放于岩壁天然形成的岩墩上,有的则搁置于岩壁间的天然洞穴或裂缝。棺木多为整木,距离地面少则10多米,在最高的老鹰岩,棺木距地竟达到110米左右。
沉重的棺木“飞”上绝壁,已经十分神奇。然而岩壁之上,还随处可见密如蜂眼的桩孔以及红色的彩绘岩画。长焦镜头中,岩画色泽依然鲜艳,它们有芒纹、圆球等几何图案,也有人物、武器、动物等图案,以及舞蹈、骑射等场面,为悬棺平添了几多古朴气息。
王朝卫介绍,自1935年葛维汉以《川南的“白人坟”》为题介绍了悬棺之后,这种神奇葬俗便开始受到学术界关注。1945年,内迁李庄的中央研究院以民族学研究大家芮逸夫和石钟健为首,曾对珙县悬棺进行考古调查,清理了6具悬棺,并首次以“悬棺葬”为其命名。1974年和198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也对悬棺进行过考古发掘和研究。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调查发现,珙县麻塘坝悬棺数量228具,这里也因此成为中国天然的悬棺博物馆。
悬棺主人族属至今为谜
究竟是什么族群,会使用这种奇特的葬俗呢?置于绝壁之上的悬棺,又在此存在了多少年?80多年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大量考证,却至今莫衷一是。
宜宾僰文化研究专家黄华良介绍,对于悬棺的主人,至今仍有僰人、古越人、僚人等不同的说法。
在中央研究院调查珙县悬棺之后,悬棺主人也成为学者们最想揭开的秘密。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清朝乾隆年间的《珙县志》对当地悬棺有这样的记载:“昔僰蛮酋长与岩端凿石椓钉,置棺其上,岩高百仞,下临符江。”僰人,的确是川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2000多年前的《吕氏春秋》中就曾见僰人一词。学者们结合历史文献和地方志进行研究,认为珙县悬棺的主人应该就是宜宾土著居民——僰人。这便是目前悬棺主人最主流的说法:僰人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