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战》叫《报道美国内战》或许更贴切(2)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因此影片高潮时的“无情”也难免引发争议,李和杰西对于“拍照还是救人”最终有了完全不同的取舍,这也呼应了她们之前曾聊到的话题。两人的成长弧光正好相反,但同时又有一种默认的传承存在,导演加兰又一次没有挑明对错就戛然而止。从传承的角度来看,同行的四人组,他们不仅是老中青三代记者,同时也像是公路上开车出行的一家四口:爷爷运筹帷幄、经验丰富;父母身体力行、理性干练;小女儿则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加兰显然参照了家庭剧的模式来写剧本,饱含了长辈对子女的呵护和操心,同时也不忘战争的残酷。而那种失去亲人的彻骨悲伤,只有在他们相当熟悉之后才能体会到,即便是看淡生死的战地记者同样如此。于是,就有了那场差点被“团灭”的惊悚戏。
新晋戛纳影帝杰西·普莱蒙的短暂登场,促成了全片最关键的转折情节;那个遇害的香港记者,也成了全片最“黑色幽默”的角色。颇有意味的是,当身边同行被肆意处决,记者的身份不再是保护伞,李和她的小组就还原回了任人宰割的平民。杰西不久前冲在前线,拿着相机对着人拍的胆量不复存在,跪在地上噤若寒蝉——原来那份勇气不过是“媒体马甲”带给她的狂热,一旦失去,就又变成了需要大人保护的孩子。最后还是得靠“爷爷”、老记者萨米舍生相救。一群人撒腿就跑,保命要紧,连最能引发新闻轰动效果的万人坑,都没人顾得上拍下来。
这样的情节处理,倒并非是嘲讽记者们外强中干,更多的是提醒杰西这样的新人:一个真正的战地记者不是靠一件“马甲”、一腔热血,或是士兵枪口抬高一尺的侥幸,萨米和李的经验和理性才是她最需要的。萨米能一眼看出正在屠杀平民的士兵对他们绝不会手软;李能敏锐地预感到抗议者、加油站的危险,第一时间猜到总统还躲在白宫里。这些都是之前在死亡线上徘徊才换来的经验,一种幸存者的“后遗症”。
事实上,即便像李这样经历丰富的战地老记,后期也出现了战后应激综合征的迹象,尤其是眼见“导师/父亲”萨米为救自己牺牲时,她的“职业信仰”开始崩溃,默默地删掉了相机中“你死时的照片”……邓斯特在这段的表演非常压抑,颤抖的身体仿佛在向内加压,同时也为之后去救杰西做了铺垫。
对于这种老式的西方新闻报道理念,加兰却用了一种最擅长的“科幻式”设问: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此番英灵殿般的献祭接力,最终换来的不过是一个倒台总统的狼狈遗言和死亡抓拍,这到底值不值得?
取得了关注度和票房也陷入了争议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