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题材影视剧:主流价值引领取代焦虑心态宣泄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文艺观潮】
作者:张子扬系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李语然系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
又是一年开学季,各种有关青少年教育的话题再度成为大众文化语境中容易引发共鸣的热点。具体到影视领域,在沉寂一段时间后,以青少年群体成长教育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创作近年开始回暖,不断能形成引发社会舆论广泛热议的文化现象。这是影视剧生产者针对新一代“小观众”迅速崛起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市场现象作出的及时反映,而这种趋势又催生出影视表演领域一批“小演员”的集体亮相。这种演员与观众处于同一代际之中,与创作互为影响、共同成长的现象,值得引起业界的关注。
创作集体发力不断制造热点话题

青少年题材影视剧:主流价值引领取代焦虑心态宣泄


电视剧《小别离》剧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20世纪的中国青少年题材曾经历过辉煌时刻。《哦,香雪》《火焰山来的鼓手》《天堂回信》在德国柏林电影节摘得奖项;“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张艺谋将《孩子王》《一个都不能少》送到了国际影展;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小龙人》《十七岁不哭》登上电视台黄金档,缔造当时的收视高峰。随后,此类创作在影视业转轨市场化的过程中陷入低迷,作品如零星闪烁,偶尔出现。比如电视剧《网络年代》《快乐星球》和电影《长江七号》《美丽的大脚》等,无论数量还是影响力都大不如前。虽然出现了系列情景剧《家有儿女》热播热议的盛况,却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青少年题材的匮乏——正是由于对这一题材的观赏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一部佳作的出现,才会引发观众热情如此强烈集中地爆发。
新世纪以来,青少年题材影视创作第一次集中回潮,是从2013年《爸爸去哪儿》开始的。该综艺节目的热播,迅速揭开了“小观众”这一刚刚成长起来的消费群体的存在,也激发出广大受众对这类由天真可爱的“小演员”出演的影视作品的强烈观赏需求。随后,针对“小演员”和“小观众”创作生产出来的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青少年题材作品次第涌现。从电视剧《小爸爸》《小别离》《虎妈猫爸》重新回归卫视黄金档播出,到电影《少年班》《青春派》《洋妞到我家》《百鸟朝凤》因好口碑而引发舆论关注,再加上《巴啦啦小魔仙》《舞法天女》《放学我当家》等系列剧、栏目剧,以及以《何小光的夏天》为代表的微电影,时下流行的青少年题材与之前的辉煌时期相比,制作理念更加成熟,议题设置更接地气,更注重与成长息息相关且全社会都关切的教育话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