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传:生物学的革命,破解人类生命的奥秘(8)

2024-07-04 来源:飞速影视
这场人为的饥荒造成了一场“天然实验”,让我们看到了环境变化对人的基因的影响。研究者发现,经历过饥荒的人不仅发育不良,而且容易得慢性病,比如心脏病、骨质疏松和糖尿病。
到了80年代,研究者对饥荒时期出生的婴儿进行了回访,发现他们的子女,也就是饥荒的第二代,也容易得类似的慢性病,比如肥胖和糖尿病。
这可以理解,因为胎儿在母体里面受到了营养不足的影响,它们的新陈代谢就会改变,试图储存更多的脂肪,这可能导致他们长大后的代谢失调。
更让人惊讶的是,到了90年代,研究者对饥荒的第三代,也就是饥荒者的孙辈,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也有更高的慢性病的风险。
这说明,饥荒对人的基因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人,而且还遗传给了他们的后代,至少两代。
荷兰饥荒的例子显示了一种可能,进化不一定要经过漫长的基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是可以通过环境的巨变来改变基因,形成基因的记忆,而且这种基因的记忆还可以遗传给后代,成为一种进化的捷径。
虽然这种进化并不是有利的,而是对饥荒的过度反应,导致了慢性病。 科学家们也用干细胞的研究来证明了基因记忆的存在。
干细胞是一种有自我修复能力的多能细胞,在胚胎中很常见。胚胎是由受精卵分裂而成的,胚胎的细胞可以变成各种不同的器官。
不同器官的细胞虽然有相同的 DNA ,但是性质不同。
胚胎中的干细胞可以变成各种细胞,但是反过来,皮肤细胞就不会变成神经细胞,也不会变回干细胞。
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吗?
有一个研究者试图把皮肤细胞变回干细胞,他发现,年轻的小白鼠的皮肤细胞比老的小白鼠的皮肤细胞更容易变回干细胞。
他们就想,为什么老的小白鼠的细胞就很难变回干细胞呢?
他们认为,是因为细胞有记忆,它们记录了环境的变化,比如饥饿,疾病等等,这些变化就刻在了基因上,无法抹去。
这些有着历史痕迹的基因就不容易恢复原来的状态。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细胞的记忆:
每个细胞都有一本相同的大书,这本书就是基因。
但是不同的细胞在生命的过程中会对这本书做一些修改,比如删掉一些句子,加上一些词,画线,加粗等等。
这样一来,不同的细胞就有了自己的解读,形成了自己的记忆。
总结一下第二个观点:
进化论的传统观点是基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