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场的尽头是骨科?急救医生遇上70度冬奥高山赛道(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滑雪医生救援现场/图源:积水潭医院
元旦假期过后,每天天不亮,陈璐和队友便穿着冬奥统一的指定服装,携带好装备,乘坐指定的闭环通勤大巴前往比赛场地。日复一日的模拟演练中,陈璐准备了加热手套等保暖神器抵抗零下十几度的体感温度,但真到了赛道上,这些是不可能一直戴着的,因为会影响救援操作时手指的灵活度。因而冻伤也时而会发生。
当然,最要紧的还是背上那个10公斤重的背包,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能是伤者所需要的,包括指氧仪、听诊器、血压袖带、止血包、救援剪刀、瞳孔笔、弹力绷带、静脉输液包、简易呼吸器等。
相比之下,在延庆的外科医生张学文的赛道救援就容易一些。一方面,他所在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医疗站并不用医生挑战高山滑雪这样的极限运动,急救环境相对友好;另一方面,这里更多的可能是刮伤蹭伤,即便是中度的骨折,对这些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而言,处理起来也是游刃有余。
“其实我们日常工作量最常见的是处理运动员和赛场工作人员的非运动损伤,比如胃痉挛等,运动损伤可能只占到1/3”,张学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据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建辉此前介绍,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共设置了88个医疗站,如陈璐、张学文一样被选拔出的场馆医疗保障人员共有1300名。
医疗“黑科技”吸睛
赛场的医护人员是重要一环,但也只是整个冬奥会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一小部分。
整体来看,北京冬奥会构建了一套分级诊疗体系,从场馆急救,到冬奥村新建的综合诊所,再到多家三甲医院担当的定点医院。在这个体系中间,伤员的运转效率便显得尤为重要。
除了常规的救护车及雪猫(履带式移动ICU)外,延庆的高山滑雪区还配备了山地救援直升机。前文提到的受伤的瑞士籍运动员,只用了8分钟就从赛场转移到了赛区定点医院,比地面救护车节省了至少32分钟。而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崔国庆此前介绍,从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场到定点医院的转运过程,直升机只需要4分钟。

雪场的尽头是骨科?急救医生遇上70度冬奥高山赛道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