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场的尽头是骨科?急救医生遇上70度冬奥高山赛道(3)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全流程直升机医疗救援实战演练/中新图片
同时,一些“黑科技”也为赛事医疗保障效率的提升出了不少力。
譬如急救医生身上佩戴的“执法记录仪”,只有手机大小,可以实时记录伤员的伤情及医生的处置方式,既能让后续治疗人员拿到一手资料,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如与运动员队医之间的沟通问题。
北京急救中心还为各比赛场馆配备了至少1台5G救护车。在这辆看起来并不特殊的救护车上,急救医生现场对伤员的诊疗数据可以直接传输至定点医院,从而让急危重症伤员得到伤情应对远程指导,实现“上车即入院”。
而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牵头研发的智能移动方舱,则充当起了冰球场馆应急医院的角色。其内面积不到20平方米,但五脏俱全——卧式锥形束CT、便携式智能心肺复苏机、心电监护仪等诊疗装备一应俱全。

雪场的尽头是骨科?急救医生遇上70度冬奥高山赛道


智能移动方舱/图源:北大口腔医院
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及5G,该智能移动方舱可以大幅缩短医疗决策时间。据北大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教授彭歆介绍,运动员接受CT检查后,AI诊疗平台生成报告只需要30秒,这可以为伤员争取到黄金救治时间。
在冬奥诊所内,一台远程超声机器人可以让医生在千里之外全程操作机械臂,实时对闭环内的患者完成检查及诊断,保证医疗质量。
除了处理伤情外,防止人员流动带来的新冠疫情也是本届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的重要任务之一。
据王建辉介绍,北京市卫健委将涉冬奥伤病员分为五类,包括新冠肺炎确诊与疑似患者、闭环内发热症状患者、闭环内其他伤病员、闭环外发热症状患者、闭环外其他伤病员,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均有不同的救治机制。
另外,北京市还建立了百名流行病学调查专家队伍和3600人的流调队伍,以便及时理清疫情传播链条、快速溯源,确保在2个最长潜伏期内切断疫情传播。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等联合研发的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系统,则能对存在于空气中的生物气溶胶进行收集检测。具体而言,场馆内的便携式生物气溶胶采样器负责完成采样,而后方实验室中的自动化全集成高灵敏病毒核酸检测系统则负责分析并生成检测报告。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