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天才理论(27)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班克斯列出了传统的解释:
经济繁荣,提供了艺术所需的资金和市场;
和平时代,提供了寻求艺术和哲学进步的稳定环境;
言论自由,把艺术家从国家或宗教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社会流动性,允许有才能的穷人从事艺术创作;
典范作用,由此产生的新视角和新媒介带动了原创艺术表达浪潮。
班克斯写道,以上这些似乎都是可能的因素,而且它们恰好积攒了巨大的财富,从而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表面上看这挺有道理。不幸地是,他继续写道,实际上这些因素多数正好和史实相矛盾。尽管社会开始流动,但15世纪的佛罗伦萨并非那么繁荣、和平、自由。当时,城市刚从鼠疫大流行中缓过来,几大权力组织正在明争暗斗,企图瓜分这个城市,事实上它仍处于教会的铁拳政治统治之下。
这么说来,也许情况正相反,也许正是内讧、瘟疫、教会的控制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同样,这个逻辑也不攻自破。因为其他许多地方,同样拥有这些因素,却并没有产生任何跟伟大沾边的艺术作品。
这个千古之迷漂亮地说明,当你用传统思路解释才能问题时就会永远陷入原地打转的困境。越是试图从浩淼的因素中提炼出一条独特的黄金法则,证据之间的自相矛盾就越是彰显,然后就越倾向于得出看似不可回避的结论:即人才就是与生俱来的,像文艺复兴这样的运动也只是历史的巧合而已。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就这套理论发表了看法,“一时间,人才纷纷从天而降,锋芒毕露,然后同样神秘地销声匿迹。”
现在我们用精深练习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髓鞘质不在乎繁荣、和平,还是典范。不在乎教会干了什么,谁死于癍疫,或是某人有了多少积蓄。它提出的问题跟勃朗特姐妹和Z-男孩的问题一样:佛罗伦萨的艺术家们做了什么?他们是如何练习的,以及练了多久?
事实上,当时一项被称为“工匠行会”的社会发明物正在崛起,而佛罗伦萨正是这场“地震”的震中。行会(这个单词原意是“黄金”)是织布工、油漆工、黄金工匠等类似劳动人员的协会,自发组织以规范竞争并控制质量。行会就像是职工所有制公司,有管理制度、会费制度、创始人,并且对入行评估严格把关。然而,最重要的作用是它培养了人们的才能。行会以学徒制度为基础,男孩到了7岁左右就送去与师父同住5至10年。
学徒在师父的直接指导和监督下工作,通常师父还担负孩子的法定监护人的职责。学徒从基础开始学习手艺,没有讲课、没有理论,只有实际操作:调油漆、准备画布、磨凿子。师徒在同一套阶级制度下竞争合作,数年后学徒升级为熟练工,如果表现非常出色,最终变成师父。这个系统形成了一条导师链:达芬奇从师于委罗基奥(Verrocchio),委罗基奥向多纳泰罗(Donatello)学艺,多纳泰罗在吉贝尔蒂(Ghiberti)门下学艺;米开朗基罗师从吉兰达约(Ghirlandaio),吉兰达约跟随巴尔多维奈蒂(Baldovinetti)学艺等等,他们频繁地造访各自的工作室,以一种合作竞争的态度存在,如今人们称之为社会人际网络。①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