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天才理论(30)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我们是髓鞘质人,”巴特克斯总结道,“这是人类被构造的方式,无法逃避。”
我们是髓鞘质人,这是一个重大的宣言,它潜在地改变了人们对技能、天才和人类本质的传统看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然而,要想真正理解髓鞘质先生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首先得回顾一些内容。
自达尔文以后,对才能的传统看法已经变成这样:人类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人类,是基因(天生的)和环境(后天的)的结合。①这种观点认为,基因是一副宇宙牌,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就洗一次牌;环境是宇宙牌游戏。每隔一段时间,命运就创造一个基因和环境的完美组合,由此就出现了高水平的人才,或者说天才。根据这一思路,贝多芬的伟大成就是组合式的:第一,他们天生就拥有出色才能的潜力;第二,他们有幸出生在理想的环境中,可以展现那些才能。
①“先天与后天”这种表达方式并非达尔文原创,而是由他不太知名的表弟,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爵士提出,后者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试图证明天才是遗传的,却鲜有收获。
“先天还是后天”成为一个相当火的理论模式。它条理清晰,而且激动人心;它解释了自然世界各种各样的现象。不过用于解释人类的才能,它有一个小问题:含糊不清,甚至毫无意义。知道人才是基因和环境造成的,就好比知道饼干是用糖、面粉和黄油做成的。在理论上如此完美,以至于跟没说一样。就才能这件事而言,仅讨论组成成分要比讨论髓鞘质和神经回路无趣多了(对此,我们无力回天)。为了超越天生还是后天这套过时的模式,我们先来了解清楚基因是如何工作的。
基因不是宇宙游戏纸牌。它是经过进化测试后写成的说明书,并根据这份说明书制造了极其复杂的机器——人类。基因有一幅蓝图,一字不差地记录在核苷酸上,用于指导人类建造神经系统和身体上的每一个小细节。设计和建造这项任务非常繁杂,原理上却简单明了:基因指示细胞,把睫毛长成这样,让趾甲长成那样。
然而,涉及到行为,基因就需要处理一类不同的设计难题。人体这台机器处在一个宏大且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它会遭遇各种危险,面临各种机遇,还会有各种新奇的经历。事物变化很快,这就意味一切都需要迅速做出调整。困难在于,你怎么书写一份指导行为的说明书呢?基因安安静静地待在细胞中,如何帮助我们适应一个不断变化、危机四伏的世界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基因经历了一次非常明智的进化:它利用预置的本能反应、嗜好和直觉来构造人类的神经回路。基因搭建了人类的大脑,这样当碰到某些刺激,比如一顿可口的便餐、一块腐烂的肉、一只尾随的老虎,或一位心仪的对象时,一套功能齐全的神经程序启动了,用感觉来指导人们选择于己有益的行为。闻到美味就感到饥饿;闻到臭肉就感到恶心;看到老虎就感到害怕;看到心仪的对象就充满欲望。在这些预置神经程序的指导下,我们一路过关斩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