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番(甘肃民勤)何氏家族纪略及字辈初考(4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看到上面有关贡生的名称,如恩贡、岁贡、例贡等等的,一般人都会一头雾水,这有区别吗?有的。在明清时代,贡生分为五类: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和副贡,统称为“五贡”。
岁贡是靠年头熬出来的。秀才入官学后,如果十年没有中举,就有资格成为岁贡,只是岁贡的名额很有限,需要排队等候,所以也叫“挨贡”。何允文、何宪文、何鲲、何其烈、何中枢、何培章、何天糈、何开乾就属于这种情况。
恩贡,是适逢国家庆典、皇帝登基时额外推荐的,因此,被称为恩贡。恩贡有一个特殊的待遇:这个头衔不能被剥夺,因为它是由皇帝钦点的。何中本、何天禄、何凌云就属于这种情况。
拔贡、优贡是从各级学校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优贡和拔贡没有本质区别,它们也遵循择优推荐的原则,不同的是拔贡的选拔是每12年一次,而优贡的选拔是三年一次。何孔述、何鋕就属于这种情况。
副贡,这是指副榜举人贡入太学者。副榜举人也是科举制度中的一个名称概念。当当地考试公布名单时,中榜举人称为正榜,那些成绩不错但没有上榜的称之为副榜,以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但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举人,不能参加会试。何培诚、何开玖属于此种情况。
除此之外,还有功贡,明清两代有军功的人进国子监充生员的称功贡。何珑、何孔学、何孔固就属于这种情况。
到了清代,还有了例贡。例贡是清代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因为不通过考选而由生员援例纳捐,故称例贡,不算正途。以上,何铭属于此种情况。
上述的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功贡和副贡在科举时代都是正途出身。清朝初期,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可以成为官员,从清朝的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贡生出仕者有很多。贡生相当于当代的大学生,当然,应该是大学扩招前的。
也许,许多人更熟悉的是秀才这一称谓,那么秀才和贡生有什么区别呢?秀才和贡生的区别在于:一、秀才是科举考试中获得的称号,贡生是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秀才的称号,排名仅次于举人。二、秀才是科举制度中最低的学历,而贡生是通过层层推荐产生的,其地位远高于秀才。
上面还提到“中式”,“中式”的意思是在省城参加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中式者为举人。
作为明代的镇番卫、清代的镇番县,尽管人口稀少,地处偏远,环境恶劣,但在500多年的历史中,何氏家族能拥有如此众多的出类拔萃的人士,确实是个奇迹,其实这与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有密切关系。一是属于边境地区,特别是明代。此地尚武之风极盛,既然要保家卫国,没有过硬的技艺肯定不行,所以,出了不少的武举人、武进士等。《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就是这个道理。二是此地的人热衷于读书,士民子弟求学之风盛行,竞相夺魁之气不衰,“人在长城之外,文居诸夏之先”。《镇番县志·建置崇文社碑记》中记载“贤良接踵,科第蝉联,文运之盛,甲于河西”,这就是明证。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