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番(甘肃民勤)何氏家族纪略及字辈初考(56)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另外,就是对自己家乡的认知。从前,我始终从心底里觉得自己的家乡平淡无奇,偏处一隅,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黄沙扑面,自小看惯了的就是家乡的人们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始终在为生活辛勤劳作的景象。尽管过去一二十年,家乡的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但细思之后终归觉得还是远没有达到让人耳目一新、前程似锦的感觉。而且,综合来看,那里既没有名山大川,也没有名胜古迹,兼之始终缺水,自然环境依旧恶劣,重要的是随着人口日趋老年化,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持续输出,甚至有朝一日会不会退化到明朝以前那种状态,在我心中仍是个疑问。不过,如今换个角度,如果将明清两代作为一个横切面仔细剖析的话,则觉得那块边陲之地在历史的同一时期,其实是不输于国内许多通都大邑的,那儿同样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也同样有顶天立地的人物,只是不为人知而已。当然,这是基于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
我相信,如果我同样深入地了解了其它时代比如过去一个世纪的话,说不定也会有同样的感受的。总之,那个地方的人包括我的家人能坚守下来,这本身就是个奇迹,永远值得尊重。
了解了自己的家史,从某种程度上也了解了一定的社会发展史。内心深处始终有几点疑问,我想与所有能读到此文的人共同探讨:
一、阶级矛盾上升到一定程度,必将会导致尖锐的民族矛盾;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一定程度,必将导致一个国家解体。可历史上每个王朝为什么非要走到这一步呢?统治阶级的自私、贪婪为什么就刹不住车呢?为什么非要敲骨吸髓、涸泽而渔,将同类中的大部分人逼得走投无路甚至家破人亡呢?他们真不怕“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吗?后人哀之为什么永远不会鉴之呢?
二、改朝换代之际,到底是该为旧的王朝殉葬还是拥抱新的王朝呢?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其实是个必答题。历史上,伯夷、叔齐于商亡后可以不吃周粟而亡,文天祥、史可法国破后一个宁死不降元,一个宁死不降清,但他们最终都非正常地死了。前两人是贤士,后两人是英雄。可作为普通人,该如何选择呢?方孝孺宁可忍看十族被诛,也要为建文帝表忠心,必要性何在?仅仅是因为世受国恩吗?可到头来天下还不是朱家的吗?
三、朝朝代代的农民起义该如何看待?首先,农民为什么起义?标准的答案似乎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但起义的农民该如何对待尚未起义的农民呢?对同类实施“三光政策”该如何评定?他们本质上是不是“盗”和“匪”?是不是洪水猛兽呢?该怎样对待他们呢?鲁迅说过“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是的,当羊瞬间变成狼的时候,其实更为可怕,难道不应该彻底消灭他们吗?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