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读的一本书|论《天蓝色的彼岸》的死亡叙事(黄蔚瑄)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死亡是文学中经久不衰的话题,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组成部分,亦无法避免这一话题的书写。对于未经世事的儿童而言,“死亡”既陌生又神秘,同时还伴随着恐怖,与儿童关于“生命”的理解有重要关系,徐杰在《“死亡”:作为被规训的禁忌——儿童文学中的死亡书写尺度》一文中提到,虽然死亡作为一种普遍现象,无法被排除在儿童文学之外,但是儿童文学作家对死亡主题的处理却需要特别注意,在书写时应当注意语言上的文学处理,引导儿童以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死亡。外国儿童文学史上提及死亡的作品不在少数,例如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幸运的贝尔》等,王尔德的童话作品除《少年国王》之外,几乎是以死亡作结尾;还有刘易斯的纳尼亚王国;J.K罗琳的《哈利波特》,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等等都涉及了与死亡有关的情节。
艾利克斯·希尔在《天蓝色的彼岸》中以书写小男孩哈里死后因在人间仍然留有遗憾故返回人间为主要内容,其富有哲理性的主题表达,诗意的语言以及幽默童趣的语言风格使得这本儿童文学中关于“死亡”意象独特而富有深意。
成长与直面死亡
《天蓝色的彼岸》以主人公哈里死亡后的视角开始叙述,因其儿童的身份,他对死亡一无所知,“我得死多久?我的意思是说我该怎么打发这些时间?这里有好玩的东西吗?有足球踢吗?或者有点什么别的有意思的事情可做吗?”这是哈里在死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疑问,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他显得懵懂而迷茫,甚至有些不知所措。《论语·先进篇》云:“未知生,焉知死”,“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甚至是他乡的幽灵们都对哈里说“像你这样的小孩能干什么呢?你太小,还不可能有一个完满的人生。”活着时应当领略的人生,明白的道理哈里注定已经缺席,但是儿童文学的不同之处就是要关注儿童自身的成长变化,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成长是许多作品所要集中表达的主题。
“如果你跟我一样,特别想在死后就能知道什么是活着的意义的话,那你可要失望了。”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活着的意义也不是死亡之后就能立刻明白的,它仍然需要主人公一步步地探索。当哈里跟随朋友阿瑟重新回到人间的时候,他们先去了哈里曾经的学校。与哈里的想象不同,同学们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失去了自己的世界与之前也并没有什么两样,依然在正常运行:学校的足球队没有了哈里的上场却依然在进行比赛;曾经最好的“死党”彼得竟然开始和自己在学校的“死敌”杰菲·唐金斯一起踢足球;甚至自己专属的大衣挂钩、课桌,都被新来的转校生占有了。哈里渐渐明白了“你不存在了,但生活还在!”他为此而感到十分痛苦与伤心,不禁想到“我可能就像转学走了一样,渐渐地就被人们给忘了。一天又一天的,就没有人想起我了。这让我很难过,真的很难过。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