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读的一本书|论《天蓝色的彼岸》的死亡叙事(黄蔚瑄)(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其次,面对儿童对于死亡产生的强烈好奇心,就死亡本身的体验来说,文中对其的描写是轻盈且毫无知觉的,“就像按了个什么电钮,一秒钟前你还在那儿,一秒钟后你就消失了。就像按下了开关一样。”进一步淡化了死亡的痛觉与恐惧。
作者在书中“为死亡人物设置美好的死亡归宿,转换死亡人物生命存在形式等浪漫想象。”由此给予了儿童以美好的期待和心理慰藉,当哈里看到同学们为了纪念自己而种下的那棵树时,“想到我的树可以长啊长,一直那么长下去,能长好几百年。这样就会有很多人来这儿看到它,在我的树下面乘凉、避雨……人人都会看到那个金属牌,想起我这个人,计算我活了多大岁数……也许人们听到这些,就会浑身上下感到特别温暖,从此觉得自己生活的世界是那么美好,充满了爱。”虽然哈里已经离去,但是杰菲种下的一棵树却使得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续。“因为毕竟,树也是人——以某种形式存在的人。”哈里的肉体虽然消逝,但是他的故事却将随着树木永存,不会被遗忘,由此弱化了读者对于死亡的惧怕。
当哈里完成一切,弥补遗憾之后,他决定前往“天蓝色的彼岸”。所谓的“天蓝色彼岸”究竟是什么,作者借阿瑟的母亲之口,回答了这个问题,她将个人的生命比作一片树叶,去往“天蓝色的彼岸”,就像是落叶回到泥土,再次成为一个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虽然哈里不会再成为另一个哈里,但是他会出现在每一个生命里,正如他的生命中有着以往每个人的一部分那样。作者将生命的最终归结为轮回再生。
文中的另一个意象“彩虹”同样具有诗意与哲理。彩虹在小说中代表着生与死沟通的桥梁,在打算返回“那边”时,哈里看到“在前面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太阳光构成了一个闪耀的大光圈,里面充满了各种颜色,就像你能想象得到最好看的万花筒。那是一道美丽的彩虹。”雨后的彩虹架起了在人间游荡的幽灵们与“那边”的桥梁,与淡蓝色的彼岸一样,给予人希望与梦幻之感。
成人文学在书写死亡时可以用血淋淋的死亡场景渲染人性的扭曲和阴暗,追问其隐含的动物性和报复欲,如莫言的《檀香刑》、余华的《死亡叙述》等等,但在儿童文学中,考虑到儿童的接受心理,作家在书写死亡时往往会对死亡的呈现样态和叙述方式作艺术化处理,他们常常将爱、希望和勇气,对人性的信任,对生命的热爱等正向、积极的力量植入儿童文学中,从而赋予死亡以理想主义的色彩。
死后世界构筑
成人文学中的死亡叙事可以是直接面对,对于其死亡过程可以大肆渲染。但是儿童文学死亡叙事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儿童触摸死亡、认识死亡、理解死亡,获得生命的真谛。因此,在《天蓝色的彼岸》中,作者笔下的死后世界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冰冷,甚至与人间没什么差别,哈里一醒来就处于莫名其妙的队伍中,在文书桌前排队,这里没有毛骨悚然的墓地幽灵,没有从棺材中爬出的杀手,“这里到处都是树、篱笆和田野,跟‘家乡’没有什么两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