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看苏东坡应对人生困境的疗愈妙法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一朝梦断,宦海浮沉。苏东坡这一叶扁舟将驶向何方?
事实上,平民阶层出身的苏东坡,1069年变法伊始,站为民争利立场反新法,1086年再与司马光论争役法,一向是当面锣对面鼓,毫无隐瞒,直言论谏。
因在他看来,此乃为国为民,乃至为臣之道。合乎北宋一朝,针砭时弊的台鉴制度与士人风骨。
至于写些讽刺新法诗词歌赋,有时过过“好戏谑”的嘴瘾,也是看不惯爱讥讽的文人脾气。没想竟被同僚抓住,嫉恨构陷,险些送命。
苏东坡也许有委屈,咋不见我一腔赤诚,刚正不阿,所做忠君爱民那些实际业绩呢?
但他也并未怨天尤人,反求诸己“才华外露”。他清楚自己的率性秉直,并不适合朝廷仕途搞政治是非。
可若完全弃官,自小苦读经书,接受严格儒家训练,在读书人“华山一条路”时代,一腔抱负又何以展开?
故他屡请外任,尚能地方任上做点造福一方的实事。
如今被贬出朝野,如从一个“儒生”常规运行轨道上被猛然叫停,自年少起原本固定的、入世为用的生命轨迹和信念,则不知从何谈起?天地间又如何安身立命呢?
1079年,刚至黄州时,苏东坡身心依旧紧张。
死里逃生,惊心动魄的牢狱经验锉磨就在昨日未散。
全家20多口人生活无着、缺饷无居的困窘日子则在眼前。
远在江西的弟弟苏辙很为他心态和前途走向担心。
而苏东坡毕竟是忠于自己内心价值,立身处世有原则的之人。他不会如一般官僚,如同届同朝林希,为博取职场生存空间,违背良心,变形自己。为此苏东坡专门写诗一首,作为坚定回应: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失。
但籍此之际,他亦必须重新思考和安顿内心。将自己从“内心坑洞”挖将出来。
事实上,如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所说,人生旅程行至中年时,每个人都需重新思考生命价值和新的自体化觉醒。这既是危机,调节得好,也是机遇。
黄州时苏东坡是43-48岁,妥妥的中年。加之遭受巨变打击,倘若一根筋,认死理,陷在落差郁闷无望中,人生就此沉沦,那历史上也无洒脱宽阔、充满魅力的东坡居士了。
得益于天性中热爱自由,一股洒脱迈往之气。
尽管从小儒家出身,以入仕逢君为任。苏东坡却非某种只知读圣贤书的僵化儒生。
& 他心灵丰富,思想多元,不同体验和生命经历,令其能兼容并蓄儒、佛、道三家思想为一体,践行修炼,反省自身,宁静致远。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