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金榜题名的江南才子们后来怎样了?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

那些金榜题名的江南才子们后来怎样了?


自宋代起,崇文重教就成了江南社会的一大风气。发达的社会经济,优越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为江南文人的成长提供了极好的条件。纵观明清两代进士题名录,江南进士占比高达15%,其中浙江、江苏两地的进士尤多。“江南文才甲天下”之说,可谓名副其实。
在许多人的想象中,江南才子们一朝金榜题名,余生必然得意顺畅,广受敬重,甚至青史留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江南进士们不仅在仕途方面有云泥之别,在成就、声誉方面更是差异极大。
按照惯例,作为进士第一名的状元初入仕途,会被赐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一职,其他进士则大多从翰林院编修等较低职位做起,待朝廷对其能力进行充分考察后,再转任其他官职。尽管状元以外的进士们仕途起点普遍不高,但才智出众者却往往能够凭借其超卓的能力,从翰林院众多才俊中脱颖而出,后来居上。如明永乐十九年的杭州进士于谦,在殿试中仅得三甲第92名。但其后无论官职,还是对大明政权的贡献,都远远超过了同科状元曾鹤龄。又如明嘉靖四十一年的榜眼、苏州太仓人王锡爵,虽在殿试中不敌同是苏州才子的申时行,后来却与申一样成了大明的首辅。
不过,能够成为朝廷重臣的进士毕竟极少。大多数的江南进士远没有王锡爵等人那般幸运。如因书法超群而被钦点为康熙三十年状元的江南金山卫人(今上海金山)戴有祺,虽按惯例被赐任翰林院修撰,却长期得不到重用,甚至在康熙四十一年时因官员业绩考核仅得第三等而被降职,无奈中只得弃官回乡。与戴相比,《明日歌》的作者、明弘治三年状元钱福(松江华亭人)的际遇也好不到哪里。与戴一样,他也从翰林院修撰入仕,但仅仅三年就在大量同僚的谤议中告别了官场。
进士们的仕途差异如此之大,除去政治环境因素,主要还是其自身品格使然。一些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进士,可能老道圆滑,会为家族利益而想方设法谋上位,而平民出身,品格质朴、率真的进士则相对来说较为洒脱。如王锡爵出身于名门望族,其仕途状况直接关乎家族兴衰。因而,他不仅有“救世”之心,关注民生疾苦,更善于揣摩“圣意”,为自己邀宠固恩。在著名的“国本”之争中,他根据万历帝不喜皇长子朱常洛,属意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这一心理,提出“三王并封”,令万历帝龙心大悦。当万历帝因臣子们的尖锐抨击而烦闷不已时,他又呈上密疏,建议万历帝把那些抨击的奏章都当作鸟叫,不做理睬。如此顺承皇帝心意,自然深得圣眷。虽然因此而得罪了一大帮同僚,也无损根本。寒门出身的嘉定状元秦大成则不然,其入仕后不久,就深感伴君如伴虎,尽管他能够做到处变不惊,每每应对得体,但还是果断辞别了官场,回乡以教书为业。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