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镜观·镜语》:给“无言”的照片配上“画外音”,让新闻诗意地沁入人心|融媒故事(6)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8月6日,马维帅(前)教孩子们跳“陕北秧歌”。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新华社陕西分社老摄影记者陶明,365天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基层,践行着“四力”。他的作品总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作为一位资深的摄影记者,他从未停止对真相的追寻和凡人影像的留存,带着新华社记者的使命感,去记录时代。
5月26日,一名患儿在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的病房内拥抱医护人员。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
当过10多年图片编辑的摄影记者张玉薇,在不同岗位和角色的转换中,融合了一个摄影记者的情怀和一个图片编辑的眼界,在无数次生离死别前,克制理性,绵绵温情。
“站出来的是岛屿,没有站出来的是大海。”正如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所言,我们一直寻觅的就是这样一个个隐匿在相机之后,却清晰地展现世界跳动,时代风云的记录者。
作为栏目主持人,我只是站出来的岛屿,而更多的摄影记者、图片编辑是没有站出来的大海,他们“不为盛名而来,不为低谷而去”。
从栏目诞生至今,近300天时间里,我们一次次地对话,一次次地感受新闻照片的真实和透亮。
“镜观·镜语”的美:积累的从容
有人说,“镜观”很美,力证人间值得。有人说,“镜语”诗意浓厚,是“硬”新闻的“软”表达。
我们每天都在阅读各类照片,来自每一位新华社记者,来自其他媒体优秀摄影人拍摄的影像。不单单是现场画面,更多的是犹如星河浩瀚的新华社宝藏——“中国照片档案馆”里的老照片。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