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镜观·镜语》:给“无言”的照片配上“画外音”,让新闻诗意地沁入人心|融媒故事(7)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从“感觉吃力”到“毫不费力”,背后往往是不为人知的“用尽全力”。
我们认真打磨一期一期,斟酌一字一句,有时为了一个题目,一张题图,绞尽脑汁,苦思积虑。
2月4日,在四川成都,张富源谈起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正式开始商业运行,标志着自己带领团队成员经过十多年技术攻关,自主创新研究设计的蒸汽发生器获得了圆满成功时,激动流泪。新华社记者刘坤摄
感谢每一位提供精彩时代影像的摄影记者,他们就是一束光,照耀理想,充满对全世界的关怀。
宏大叙事,现场直击,个人感悟,专业角度——我们丰富着栏目内容,提高站位,持续输出作为国家摄影队应有的价值观。
干中学,学中干。一步一个脚印。
讲好中国故事,是责任也是能力。《镜观·镜语》恰好契合了新华社作为一个新型主流媒体的站位和定位——这里的故事有血有肉,细节立体可感,既唤起社会层面的精神共鸣,也挑动着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
在时代滚烫的大潮中,每一朵浪花都会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每一份坚守都会收获时光的馈赠。
记者手记
栏目播发的10天后,父亲写到:“《镜观·镜语》是新华社摄影部2021年推出的一个新栏目,由女儿主持。策划方案通过的那天晚上我刚好在北京,天气很冷,特意陪她去上班,目送她走进新华社的大门,等她发完稿一起回家。在一个老父亲的眼里,女儿永远都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孩子。”
他在单位门口等了很久很久,我很想知道他是怎样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守望一个梦想的诞生。等待的过程中,不知何时,他拍了一张照片,普通质朴,于我来说,却弥足珍贵。
回家的路上,紧随着父亲的步伐。夜晚很安静,我能听见他的脚步声。街灯朦胧,他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
很遗憾,我没有拍下那一幕。抬头看了看夜空,星光熠熠。
寒冷冬日,总有日常治愈人心。
大时代的美和温暖,其实都在这平常生活。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