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口碑争议,折射出的是优绩主义的困境(6)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逆行人生》剧照
银幕外,针对《逆行人生》的“伪现实主义”批评同样因没有触及对优绩主义本身的批评而错失要害。有一种观点认为,影片想要讲述“中产下坠”的故事,但对中产和底层都缺乏具有实感的理解,比如影评人梅雪风认为,“当影片想当然地把这种中产痛苦与真正的底层绝望混为一谈时,它从某种程度也就丧失了它所期望的内在能量,反而显出一种何不食肉糜的轻佻来。”
在优绩主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基本常识的情况下,人们难以批评努力本身——996的白领和自我驱动不断延长工作时间的零工劳动者都是努力工作的人——只能用努力的道德正当性去分辨谁的痛苦是痛苦(个人温饱、重病的家人),谁的痛苦是矫情(上海大平层公寓的房贷、子女的精英教育)。这种批评所忽视的重点在于,使得社会优势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陷入各自困境的,其实是同一种结构性力量。如马科维茨所说,
“优绩主义,包含上层劳动者所具备的超高技能和勤勉努力,越来越明显地无益于任何人。它使曾经占据经济生活中心的劳工阶层和中产阶层成了无法满足经济需求的人……与此同时,优绩主义让精英阶层成为了混合了异化劳动的自身人力资本的食利者,精英阶层的子女也被置于残酷无情的、工具性的精英教育所带来的痛苦之中。优绩主义下的不平等让整个社会分化为了无用的人和被耗尽的人。”
需要指出的是,“中产”在中国是一个高度争议性的概念。与马科维茨在《精英陷阱》中论述的美国社会不同,中国社会未曾形成“全民中产”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心态。从收入水平来看,新兴城市中产阶层仍属于中国人口中的少数,这让中产几乎成为精英的同义词。于是,“中产”几乎成为了一个用来承接各种社会不满的靶子。
进而出现了另一种观点——事实上在《逆行人生》正式公映之前,这种观点就已出现:“一帮穷人花钱,看富人演自己。”近年来“消费苦难”叙事的流行,折射出一种突出的社会情绪,即一部分人认为阶层更高的人去讲述阶层更低的人的故事,就是在掠夺后者的话语权,这是一种不同阶层之间“你获得了什么,我就失去了什么”的零和博弈心态造成的深刻不信任感。我们需要看到,优绩主义所带来的压力层层叠叠,造成的经济不平等日益严峻,由此滋生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敌意、误解、摩擦、冲突,让人们难以想象一个跨越阶层的社会愿景。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