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自古不可少,商周更是以巫现舞(5)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周代宫廷里傩祭时,领头的称“方相氏”。方相氏头戴假面,假面可能是铜铸的,上面有金光闪闪的四只眼睛。他穿着黑色的上衣,系着红色的裙子。手上蒙着熊皮。一手拿着戈,一手拿着盾,率领着打鬼的队伍,到各个角落跳跃呼叫,发出“傩……”的声音。据说这样就可以保证一年不生传染病。有时,方相氏还在葬礼时跳到墓穴里去,把恶鬼吓跑,保证墓主的安宁。
傩一直传延,但傩队的形式不断变化。汉代傩队中的方相氏要率领“十二神兽”,用长戈向四方冲刺。还要选10—12岁的孩子120个,称作“侲[zhen振]子”,跟着呐喊,敲着鼗鼓,唱着驱鬼的歌。所谓“十二神兽”也就是戴着狰狞兽面的舞蹈者,据说那些“神兽”可以把病魔邪鬼统统吃掉。驱傩的队伍里,还有人舞着用桃枝扎成的扫帚,拿着“桃弧棘矢”(用桃木做成的弓,用荆条做成的箭),有人装扮成门神“神荼”、“郁垒”。

舞蹈自古不可少,商周更是以巫现舞


唐朝宫廷傩队的组成,和汉代差不多。到了宋朝,傩队有些变化。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载,北宋汴梁宫廷大傩时,傩队里不见了“方相氏”,而出现“将军”、“土地”、“灶神”、“判官”、“钟馗”等。傩队变得日益与生活接近。凡是老百姓认为神奇而有威力,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英雄,乃至人们所喜爱的人物,都可以加入傩队。人们按照自己的形象,进行了奇特的变形和加工,神化出种种超自然的奇怪面孔。用它们来解释和“改造”自然,也用它来吓唬自己,于是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傩面具,叫作“神面”。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汴京举行大傩,下桂府(今广西桂林一带)进贡神面一套,共800个,其中老少俊丑没有一个重复的。 宋代以来,民间的傩仪变得随便起来,跳舞驱傩甚至成了乞丐谋食的手段。宋人吴自牧《梦粱录·十二月》记述宋朝风俗:“自入此月,街市有贫丐者三五人为一队,装鬼神、判官、钟馗、小妹等形,敲锣击鼓,沿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傩之意。
”这种风俗延续到清代,清人顾禄《清嘉录》记述江浙一带到了腊月,“丐者衣坏甲胄,装钟馗,沿门跳舞以逐鬼。亦月朔始,届除夕而止,谓之‘跳钟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