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走进舞蹈室的打工人,想要得到什么?(7)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能够坚持下来的人是少数,也是真正享受其中的幸运者。Lin已经跳了三年,做视频运营工作的她曾经对自己的评价是“普通”,当被问起生活日常时,她用三个词就可以概括:上班,吃饭,睡觉。最后终于推动她去学跳舞的转折点恰恰是,她觉得太无聊了,生活不可以再这样下去了。但选择跳舞的前提是,“我本来就很感兴趣。”
于是,体力上的累不是问题,甚至是成就感和快乐的来源;时间安排上也没有太多的矛盾,因为她总是把跳舞放在很高的优先级上,其余的事情对她而言都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现在,好像光是想到“去跳舞”这件事,就能让她满血复活了。换句话说,她超爱。
只要能找到热爱,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克服的。然而能够对跳舞(或者更广义的运动方式、甚至绘画、乐器……任何东西)产生这样的热爱,又何尝不是一种对普通人“不合时宜”的苛求。
大多数人都知道,“兴趣”是一种烧钱的行为,但“感兴趣”,其实也是一种能力。
很多普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剥夺了纯粹的“感兴趣”的过程。当一个孩子对某件事展露出兴趣的时候,一般会遇到家长的两种反应。第一种是认为“不务正业”,不允许孩子再玩;另一种盲目地认为这一定是“天赋”,于是迫不及待地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送孩子去上课——这个时候孩子们往往有一层新的,一定要“坚持”、要“学有所成”的压力,没有什么,能比这种压力更快地摧毁一件事原本的乐趣。
两种方式看似截然不同,其实殊途同归,都让他们觉得做一件事,首先考虑的绝不是快乐,而是“有用”。当孩子们长大,按照既定轨道进入社会,发现自己早已彻底地失去了这种“感兴趣”的能力。他们总是会羡慕那些拥有纯粹的热爱能力的人,偶尔追随他们的脚步想要寻求一种漂亮的生活,然后又容易在现实的困难面前放弃,结果沦为了别人口中的“跟风”,或是被嘲讽“我就知道,你才不是真的喜欢跳舞”。
然而,花钱流汗的打工人,不过是想在996的平庸日常里寻找一条缝隙,“动起来”的尝试就足够真诚,最重要的事情是取悦自己。就算学跳舞的初衷是因为潮流的影响,动力是想要在社交平台得到关注和点赞,又有什么关系呢?对舞蹈的“兴趣”里也许掺杂了对于“被赞美”的渴望,有人因为得到了关注而更加热爱跳舞,也是无可指摘的。被批判跟风的“漂亮生活”也许是虚假的,但靠着展示的欲望而获得的“积极体验”是真实的。
确实也有很多人在跳舞中找到了深刻的意义,彻底改变了生活。Lily开始学弗拉明戈的时候,是一个在北京从事媒体行业的打工人。后来她辞了职,到西班牙,师从大师级的弗拉明戈舞者,曾经一度一边作为自由撰稿人,一边靠在上海的西餐店演出赚一点小外快。跳舞影响了她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舞者已经成为她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她以这个身份接受采访,谈论自己的经历。然后她重新入职,生活继续,舞步依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