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章丨下游犯罪先判违反了无罪推定原则(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第三,对于刑法条文中许多用语,立法者基于立法的简洁性、方便性及通俗性考虑,在不少情况下会借用规范用语表达通俗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这些情况下必须从普通的意义上而不是从规范的意义上去理解这些用语的真实含义,否则就会有违刑法的安定性、合目的性及正义理念,甚至得出非常荒谬的结论。比如,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的“犯罪分子”显然不能根据无罪推定原则从规范意义上去理解,即理解为已决犯,而是应当理解为未经法院生效判决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否则,就与刑法第六十八条的整体规定相矛盾,也使该条丧失了适用的余地。
第四,如果要求所有的洗钱犯罪都必须等到相应的上游犯罪处理完毕后再处理,就会造成对这类犯罪打击不力的后果。如在某些洗钱犯罪案件中,上游犯罪的事实已经查清,但上游犯罪行为人没有到案,甚至基于长期潜逃、死亡、精神失常等原因而永远无法到案,由此造成洗钱犯罪的行为人,也永远无法追究其洗钱罪的刑事责任,这显然是与洗钱罪的立法精神格格不入的。
三、笔者观点
首先,既然“上游犯罪”的行为人没到案、没被定罪,那其所得,自然不能定为“犯罪所得”。“下游犯罪”的犯罪对象就不存在,自然也不能定罪。
其次,没有“上游犯罪”行为人到案参与辩护、没有保障其诉讼权利的情况下,“下游犯罪”的审理者,径直认定“上游犯罪”已经成立,不但突破了“无罪推定”原则,还违反了“正当程序原则”。请问,下游犯罪如先已定罪,“上游犯罪”行为人后到案,法院还能对“上游犯罪”行为人做无犯罪事实的无罪判决吗(当然因为不到刑事责任年龄不承担刑事责任的除外)?显然不能了。如果真对“上游犯罪”行为人做了无犯罪事实的判决,那“下游犯罪”行为人的在先判决,显然应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这种先判下游犯罪的做法,显然有损法院判决的稳定性,应予避免。
第三,“犯罪分子”在下判前不应当理解为“已决犯”,也许能够成立,但当法官适用“自首”、“立功”的条文时,显然是对该被告人先认定有罪,再做从轻或减轻,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犯罪分子”就是已决犯。如果法官准备对一个人做无罪判决,根据就不应该适用“自首”、“立功”的规定。
第四,“上游犯罪”行为人不到案、无法追究责任,过错不在“下游犯罪”行为人,过错在司法机关对“上游犯罪”行为人打击不及时、办案效率低下。显然不能由“下游犯罪”行为人承担不利后果。否则就易于滋生“选择性执法”、“吃杮子捡软的捏”,有违司法公平原则。反过来,要求司法机关必须先追究“上游犯罪”行为人,才能追究“下游犯罪”行为人,也能倒逼司法机关提高办案效率。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