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纪念碑的故事:日本人为什么仇恨美国?(5)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在高涨的“文化自信”背后,其实是深刻的“文化自卑”。 自明治维新以来,大量的新词汇不断涌入日语,已经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所有角落。它们丰富了日本文化,也方便日本与世界文明沟通。“净化语言运动”本想维护日本语言的“纯洁”, 却注定成为一场滑稽的闹剧。事实上,战后几乎所有改过的名词又都改了回来。 既然要净化语言,英语自然也受到鄙视。中学的英语课程成了选修科目,课程数量大为缩小,几乎达到无法进行正常英语教学的程度。英语教科书中不得出现对英美物质文明带有讴歌色彩的内容,也不应该出现用最高级来修饰英美事物的语句, 比如“纽约的帝国大厦是世界最高的建筑”,也不得出现类似“大阪是日本的曼彻斯特”的比喻。音乐课程中的英美传统歌曲 被削去,改成爱国色彩更为强烈的曲目。其他教科书中,那些带有所谓“敌性色彩”的表达方式也纷纷被修改。
 
就是在这样疯狂的民族主义浪潮下,日本国民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思想上的“文盲”。民间越来越憎恶美国,“鬼畜英美”的咒骂声不绝于耳。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仇美情绪更加高涨,佩里来航纪念碑自然成了宣泄仇恨的对象。1944 年,横须贺市的右翼团体义愤填膺地要求当地军政机关推倒纪念碑,将其“碎尸万段”后铺洒在靖国神社的参道上,供参拜者践踏。同时在原址建立“护国精神振起之碑”,而且商定由著名的右翼学者德富苏峰书写碑文。虽然建碑时有天皇的下赐金,政府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在右翼的胁迫下,当地官方最后不得不同意。不过,将石碑“碎尸万段”和竖立新碑的计划却没有来得及实施,因为不久美军开始空袭横须贺。纪念碑就这样躺在原地,迎来了日本投降之日。 
1945 年 8 月 30 日,美军在横须贺登陆。半年前推倒纪念碑的人们,被召集来参加重修。至今,这块纪念碑仍然矗立在太平洋岸边,无声地告诉着人们:不要忘记那个疯狂的岁月, 要保持独立思考,要警惕洗脑教育!
(本文收录自马国川著《国家的歧路:日本帝国毁灭之谜》)

一块纪念碑的故事:日本人为什么仇恨美国?


相关阅读

一块纪念碑的故事:日本人为什么仇恨美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