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河水注》卷三新考(上)(3)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河水又北,迳临戎县故城西,元朔五年立,旧朔方郡治,王莽之所谓推武也。河水又北,有枝渠东出,谓之铜口。
临戎县故城,即今河拐子古城。古城位于磴口县补隆淖乡河壕村西南0.5公里处 ,该城呈长方形,城垣由黄土夯筑。南北长约630米、东西宽约450米,古城的西北角及东北角还残留着0.5一2米高的夯筑城墙[3]。(2003,内蒙古文物局)。
河拐子古城位于今黄河西岸,无法满足“河水又北,过朔方临戎县西”方位校验的问题;则系因黄河自古以来向东、南偏移的影响所致;邹逸麟、谭其骧(1990)指出,自晚更新世以来,由于西面风沙的移动,黄河河道一直东移。至今仍有三条古河道遗迹。在废弃的河道和低洼地,曾因河水漫溢而积聚成湖(申屠泽)[4]。

《水经.河水注》卷三新考(上)


磴口黄河故道与沙漠湖泊位置关系图。磴口拥有许多古今黄河变迁的实证。如汉代古城临戎,史载在“河东”,如今“迁徙”到了河西。尽管乌兰布和沙漠已占磴口总面积的70%,但能让人感到生机的是,这里还有众多湖泊。磴口的湖泊大多叫做“某分场海子”。这些名字透露了它们与农业的关系:现在,农田灌溉的排水是其重要水源——而磴口的灌渠,所用皆为今日黄河水。若从历史的角度揣度,这些“海子”则可能是黄河在故道上留下的“倩影”。如此看来,磴口“海子”的前世今生,都与黄河休戚与共。底图提供/虢建宏 资料来源/武法东 郭斌(图片及资料摘自网络)
东迳沃野县故城南,汉武帝元狩三年立,王莽之绥武也。枝渠东注以溉田,所谓智通在我矣。河水又北,屈而为南河出焉。
河水又北迤西,溢于窳浑县故城东。汉武帝元朔二年开朔方郡,县即西部都尉治。有道自县西北,出鸡鹿塞,王莽更郡曰沟搜,县曰极武。其水积而为屠申泽,泽东西一百二十里。故《地理志》曰:屠申泽在县东,即是泽也。阚骃谓之窳浑泽矣。
沃野县故城,学界普遍认为即今位于临河市西南黄羊木头乡脑高二社南500m的黄羊木头古城址。汉代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周长约1000m(张郁,1997),东西长约250m,南北宽约200m,城墙夯筑,基宽8m,残高1----3m。南墙中部开门,宽6.5m(应为古城内街道干线宽度),外加筑瓮城,有副郭,间距10m。城内东南角暴露有冶铁作坊,东北角有长方形夯土台基1处,长约30m,宽约20m,残高1.3m。采集有泥质灰陶罐、盆,筒瓦、板瓦、绳纹砖、铁渣及“五铢”铜钱等。城外东侧分布有大量墓葬,如城附近的黄羊木头墓群,面积约100万m2,以中、小型砖室墓为主,中型土坑墓多有棺椁。(内蒙古文物局,2003)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