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大江南北”之桥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穿行“大江南北”之桥


▲ 南北天堑变通途(国画) 146×372厘米 1957年 辛克靖 湖北美术馆藏
“千湖之省”的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湖泊密布、江河纵横、桥梁交错。“九省通衢”的武汉,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其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日益显现。在这座城市,长江大桥便有11座。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为我国首座公铁两用桥,结束了6000多公里的长江水道上没有大桥的历史,连接了长江两岸,促进了南北交通的畅通和经济的发展,见证着中国社会的变迁。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桥梁建设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巨大进步,展示了工业进步与国家现代化的成就,大桥的坚固结构和巨大规模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精神和创造力。此后陆续建成于长江之上的大桥,亦成为城市发展的记忆和极具特色的地域景观与文化象征。“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些形态万千的“桥”,联通大江南北,跨越东西、沟通世界,展现出地域自然和人文的独特风貌,见证着社会与时代日新月异的变迁发展。
“大江南北——湖北美术馆馆藏‘大桥’及相关主题艺术作品展”围绕“大桥”这一主题,以湖北美术馆藏国内外艺术家相关作品为基础,同时联合省内外美术馆的藏品资源,集中呈现与区域发展、互动联接、互鉴交流等相关的作品70余件,旨在以“桥”彰显特色,以“桥”联通世界,以“桥”互鉴文明。展览分为互通、互联、互鉴三个部分,通过艺术家笔下有形的“物象之桥”和由美术馆搭建的无形的“艺术之桥”“沟通之桥”,展现了“大桥”的壮丽与魅力,以及它们在不同地域、时空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意义。
第一部分“互联”以武汉长江大桥为主线,借由“物象之桥”,表现“桥”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连接交通,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其中,既有辛克靖以中国画形式全景式再现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南北天堑变通途》,也有武石用版画局部表现大桥建成安装最后一根钢梁的精彩瞬间,还有李斛、黎雄才、关山月于20世纪50年代在武汉关于长江大桥建设中和建设前的写生创作。李斛的《武汉长江大桥桥墩建设》《桥墩工程夜景》为其“夜景”山水的创作小稿。黎雄才的《从汉水望长江》《架桥》是被称为“抗洪史诗”的《武汉防汛图》中的两件写生素材稿。关山月的《汉水铁桥》以修建武汉汉水铁路桥为背景创作,该桥是武汉长江大桥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它及武汉长江大桥,使武汉三镇的铁路线连接起来,并使京汉铁路、粤汉铁路两线贯通。此外,展览上既有表现武汉长江二桥建设的《飞架》,呈现通衢之势的武汉高架桥建设场景,又有表现湖北崇阳山区水利工程建设的《巧引青山水》和承载新中国成立之初湖北美术教育印记的、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里面的“蓝木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