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笔下的《蛙》:“超我”与“本我”的博弈和救赎(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关于这部作品的评论有很多,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叙述角度,人性救赎还是纷繁意象,社会意义还是国家治理,都有过很多精辟的见解和论述,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初读这部作品,很多人包括我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小说中的“姑姑”让人印象深刻,但她扮演的更多是一个时代代言人的角色,自身却没有什么鲜明的主体性。从一个乡村接生员,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再到晚年的恐惧和忏悔,姑姑这几重身份和角色的转换似乎缺少了必要的心理过渡。所以,对于姑姑内心世界的挖掘和探索,就成了让人非常感兴趣的地方,因为小说在本质上还是写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姑姑一生走来,披荆斩棘。她从一个正直善良的妇产科医生,到心狠手辣的计划生育干部,中间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她在文革被批斗过,甚至被人捅过大腿、打破过头,但她从未被吓倒,也从未低头求饶。可是到了晚年,却因为害怕青蛙的叫声而夜不能寐,甚至被一只青蛙吓得晕了过去,以至于精神恍惚。这种巨大的性格变化和心理反差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为了解开这些困惑,我进行了深入地阅读。后来我发现,其实在小说的很多地方,莫言已经通过一些细节和情节描写,对姑姑的心理变化和人物走向进行了巧妙地铺垫,并且在最后一部九幕话剧里进行了补充说明。
这些发现让我想起了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理论,这里面关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论述似乎可以很好地说明姑姑这一生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尝试探讨一下,“姑姑”——这个具有时代特色而又充满矛盾的灵魂人物。

莫言笔下的《蛙》:“超我”与“本我”的博弈和救赎


02妇产科医生——“本我”的彰显
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潜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所有本能的集合,它与生俱来,是人最原始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理性的,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本我与外界之间,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来调节并监督本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则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