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写作-下(创作近体诗的载体)(49)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如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期间,写作了彪炳史册的“三吏”、“三别”。韩愈被贬潮州时,有《宿曾江口示孙湘二首》记述水患中的三江百姓的苦难。元稹在同州时,遭到当地旱灾,曾经作诗归罪于自己,诗中问道:“臣稹苟有罪,胡不灾我身?胡为旱一州,祸此千万人?”(《旱灾自咎,贻七县宰同州时》)这种关怀,无疑体现了封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贬官士人正是借助于老庄思想的启迪,化解了自己的失落与苦涩,心灵得以舒慰与解脱,触发了审美创造力,抒写出不朽的诗文。老庄思想与贬官士人注定有缘。林语堂说过,中国士人得势时信儒,失势时便信道。老、庄著作中直接谈论文艺特别是文学之处很少,但他们的文艺美学思想是确乎存在的,而且相当深刻、精辟,对后世中国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启迪甚巨。儒家学说使中国古典文学强调社会功能而充满了理性的色彩,道家则使中国古典文学保存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神奇瑰丽的内容。古代士人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念成的满腹经纶,既不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就要吟啸风月、纵情山水、放浪形骸,给世间留下一些牢骚话了。问汝平生功业,苏东坡认为是黄州、惠州、儋州。东坡的一切不朽之作大都写在被贬之地,正是老庄让他心境空明,以一种虚灵的胸襟体悟世间的风风雨雨,在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中创造出了水月镜花般明净秀丽的诗境。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指出落魄文人有“发愤著书”的传统,贬官士人继承和发扬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怨愤生文是文学心本源说的一个证据。情动于心,自然流露,容易言之有物,不做无病呻吟,为文而文。心有所怨,情有所寄,不能自已,激情来自于胸中积郁。贬官士人不但多愁,而且特别善感,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往往会为情造文,这也是贬官文学昌盛的原因。凡是能打动读者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几乎不能例外。贬官士人之间的唱和、倾诉,也是贬官文学繁荣的原因。士人贬谪虽路途遥遥,仍频繁寄诗,酬唱不绝。如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王勃离别之时想到海内的知己朋友,便觉得天涯若比邻了。
第十一节 古典诗歌中蕴含的年龄称谓文化
古时,人们交流时,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岁。而是会用年龄称谓来代替,这些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是常见的现象。
0岁
汤饼之期
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