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桐」之四十六《长亭更短亭》(6)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护佑:乡人贤 大仙灵
多次探访这座厚重且饱藏温情、拙朴却蕴蓄优雅的古老村落,也还感觉只是浮光掠影。作为一个异乡人,无法一一体验它的丰满与厚度,甚是遗憾。但所幸“导游者”是埔埕“活字典”郑德金老校长,以及旅居上海的才俊林绥先生。
郑老先生耄耋之年却健步不让年轻人。他对当地历史了如指掌,对家乡的风物如数家珍。近年来,他经常当导游,引导各类访客穿梭于埔埕巷陌田园。林先生正值年富,旅居上海,受职白领,却痴迷挖掘、考证家乡典故历史,常常驱车千里回乡,寻踪访故、翻书读谱。

「凤栖梧桐」之四十六《长亭更短亭》


摄影:池建辉
有好奇,还可以查阅以理事会牵头编撰的二十多万字的村志,其中详实地道叙着这古村的过往今生;可以欣赏林绥先生的“云峰视界”视频号,其中有许多活泼生动的家乡民俗风情细节:山野冬梅春李秋柿、龙津晨曦丽日晚霞,线面、茶油、李咸制作的手艺,游荡神、椽板龙、泰山公诞庆等风情习俗……
他们都是埔埕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的成员。理事会是2015年底由旅沪乡亲号召成立。埔埕村民曾因“埔埕李咸”而生活殷实,在近代李果栽植加工衰微后,他们抓住了改革开放之机遇,靠经营南北干货起家弄潮上海滩。经过三十几年的开拓发展,商业链条不断延伸,经商区域不断扩大。不少村民积累了丰厚的财富,第二代、三代扎根到在各个城市。包含上海在内的长三角、武汉、北京等大都市,不仅为埔埕人打开了创造财富的通道,也培育了埔埕人远识与担当,乡族公益日渐蓬勃发展。个体依能力出钱、出力,也愿意拧成乡族团体。“埔埕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在这样的天时人和之际成立。
这样的组织既能上达也努力下通,各种资源也就得到了有效整合,公益力量便能聚沙成塔:协助争取签约“联村扶贫公益项目”落地、村庄测绘及规划,捐资支援“尼伯特”灾后家园重建,协调、支援修建“龙津大道”、龙津农耕博物馆;推动成立埔埕爱心会、与埔埕小学共建“爱心书屋”奖助学;成立埔埕文化研究会,着手编纂《埔埕村志》;搭建了多形式的互动平台,促进埔埕家乡父老与在榕、樟、沪、苏、浙等各地乡亲的交流联络……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