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剧生涯,起步于“外婆家”(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田鲁退休后,在香港银都机构及香港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任顾问,并被选为香港影视话剧团理事,常常为香港的影视话剧献计献策。
田鲁生活简朴,一杯清茶、一本书是他的至爱。他勤于笔耕,淡泊名利,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待人宽厚,为人豁达,1992年患肺癌因手术及时,又活了16年,直至2008年3月逝世,享年93岁。至此,嘉定话剧“三杰”谢幕。
嘉定话剧“三杰”的出现,是有着一定的文化背景的。嘉定为教化之地,又是戏剧沃土,戏剧在嘉定源远流长。明代,这里出现了两位著名的戏剧家——沈龄、沈采,嘉定西乡也是昆曲重要演出地。清代,嘉定的戏剧演出极为活跃,从当时的民谣“日日城隍庙,夜夜小山堂”(两处均为旧时嘉定演戏的场所),可以想见当时的盛况。乾嘉大学者钱大昕的《竹枝词》六十首中,有一首专门描写这种盛况:“征歌曾费锦缠头,檀板家僮唱石州。好事沈郎今不见,晓风残月旦归休。(钱大昕《潜研堂集》)”晚清至民国初期,嘉定因临近上海,得风气之先,早期话剧——文明戏也在嘉定上演。五四新文化时期,嘉定曾上演多种话剧,在瞿白音、葛一虹、田鲁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戏剧的种子。葛一虹曾亲口对笔者说起他小时候在城隍庙戏台上看过戏,在汇龙潭附近见过拍电影的场面。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的领导下,左翼戏剧运动在上海蓬勃发展,他们三人都受到这个运动的洗礼,这对他们戏剧观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次运动,并为进步文艺事业奉献了全部才智心力。
诚然,他们各有所长,所走的道路也各不相同。瞿白音偏重于编导,葛一虹偏重于戏剧理论批评,田鲁则偏重于编剧。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以后便各自奔南闯北。建国后,瞿白音在上海,葛一虹在北京,田鲁在香港,天各一方。“三杰”中,瞿白音是一个悲剧色彩最浓的人物,自1964年他的“创新独白论”遭批蒙难后,直至1979年才宣告“解放”。他目光敏锐,辞锋犀利。“嘉定青年文化促进会”的宣言就是瞿白音起草的,宣言写得激情澎湃,酣畅淋漓,文采斐然,今天读来仍感生气勃勃。葛一虹尽管在文革中也受到冲击批判,但他的境遇比瞿白音要好得多,到晚年更是大放异彩。而田鲁因在香港这个特殊的地区而幸免于难,当时那个稳定而竞争激烈的文化生态环境,使他成为一个多产的剧作家。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乡梓。”瞿白音临终前还在念叨着故乡,葛一虹和田鲁1990年秋天曾结伴还乡,寻访童年和青年时代的踪迹,这是养育了他们的故土,更是他们话剧生涯起步的地方……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