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密码破译,又被盗号?在战争时期这意味着死亡(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这种形式被加以延伸,比如把头发剃干净写上情报,等头发长出来以后再传递情报的方式,就是速度太慢了点。
而在中国,公元前1000年前便出现了“密码”,根据《太公六韬》的记载,那时的“密码”作为军事行动的秘密交流方式。相传是姜太公被叛军包围后,运用自己竹竿作为信物,让信使招来救兵后所得到的启发,以此为基础创造“阴符”,并将之延续下去。当时的“阴符”共分八种,最长一尺,最短三寸,代表着不同情况的战争形势,比如一寸是全歼敌军、大获全胜的意思。“阴符”的发展进一步催生出了“阴书”,将密文分段交给数名信使,最终达到目的地后再组合起来,更有利于信息的隐蔽性。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两地的密码发展虽然走向了相同的道路,但是西方的加密技术发展的更加完善,区别就是西方多为拼写类语言,在密码的设置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不过,我国密电码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骄傲。截止明朝以前,汉字的注音多是用汉朝时期创造的反切注音法,戚继光将军便以此为基础发明了最难破解的密电码——反切码,顺便著书《八音字义便览》。所谓反切法,就是用两个汉字同注一个字的音,上取声母,下取韵调,如“练”,郎电切。这种密码本身极为复杂,文化底蕴不够很难破除。更何况戚将军专门创造了两首诗作为密码本,其中的字体可任意组合,这让密码更加实用且机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