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密码破译,又被盗号?在战争时期这意味着死亡(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与此同时,清朝政府也引入了电报技术,不过考虑到文化上的差异,西方以拼写为基础建立的密码体系完全不适用于中国。这里不得不提及两个人,荷兰天文学家汉斯-谢勒俄普和法国海关任事维盖尔(S·A·Viguier),前者为了了解中国天文学主动学习了汉字,被当时在中国开拓市场的电报公司请来研究中国汉字编码。荷兰人的编码方案被公司交给了维盖尔,后者以此为基础进行完善,于1872年出版了《电报新书》,中国进入电报时代。
当然,密码在战争中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一战时英国专门设立“40号房间”(这是一个相当戏剧化的组织,里面充满了语言学家、古文学家、甚至猜谜高手)利用缴获的德国密码本破译了著名的“齐默尔曼电报”,直接导致美国放弃中立参战,改变了战争进程。二战时期为更好地破解德国情报密码,相关破译团队海纳百川,加入了数学家、科学家还有电脑之父亚伦-图灵,并将人类历史第一台电脑投入使用。成果斐然,美国人破译了被称为“紫密”的日本“九七式”密码机密码,德国盟军诸多行动都被提前知晓,日本刽子手山本五十六也被美军炸死。
二战结束以后,密码与电脑逐渐融合,进入了革命年代,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密码渐渐铺开,成为了每个人身上所带的必须品。
【网络信息时代的密码】
1949年艾尔伍德-香农(码农鼻祖)发表了《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的论文,标志着密码学正式进入专业领域,不再是猜谜论证,而是一门充满严谨逻辑和具象思维的学科。之后Whitfield Diffie 和 Martin E.Hellman 两人于 1976 年发表了名为《密码学新方向》的文章,公钥密码学诞生,密码这一事务进入大众领域并为之服务。当然,密码学发展到这里,已经是一门庞大且繁琐的学科,不是一篇文章能够阐述清楚的,所以历史科普就到这里,我们了解一些关于密码的基础知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