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史由来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祝 彦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表述已经被诸多党史著作和研究成果所采用,已然约定俗成为关于党的创立史和陈独秀、李大钊对党的创立所作出的特殊贡献的一句经典性的评述。这个似乎耳熟能祥的表述,是怎么来的呢?本文做点梳理介绍。
先有“北李南陈”,再有“南陈北李”
在历史上,最早的表述先是“北李南陈”。
目前所见文献史料,最早使用“北李南陈”的是五四运动期间在北京受教于李大钊的赵世炎(1901—1927),他于1920年8月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在一张李大钊与陈独秀合影照片后面的硬板上,写了一篇杂感,其中提到在勤工俭学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北李南陈,两大星辰,漫漫长夜,吾辈仰承。当时还有一首嵌名诗:“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与南陈;孤松独秀如椽笔,日月双星照古今。”也在五四运动和中共创立时期的社会上广泛传颂。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目前不清楚,都没有史料佐证,但从语气看,最大的可能是出自五四运动和党的创立时期,追随陈独秀、李大钊,并活跃在北大校园里的一批学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之手。
直到1933年4月23日,在社会知名人士和家属为李大钊举行的葬礼上,在送葬的队伍中,有一副由时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副会长兼总干事的杨杏佛(1893—1933)送的挽联写道:“南陈已囚,空教前贤笑后死;北李如在,那用我辈哭先烈。”才有了“南陈”“北李”的表述。
把“南陈北李”组合起来使用,目前所见文献是,1943年3月,一大代表周佛海在《古今半月刊》上发表《扶桑笈影溯当年》文章中说,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主张组织共产党,“经几次会商之后,便决定组织起来,南方由仲甫(陈独秀字仲甫)负责,北方由李守常(大钊)负责,当时所谓南陈北李。”1947年4月26日和5月3日蔡尚思在《文汇报》上发表《李大钊的思想评介》,文中说李大钊是中共初期的理论家与实行家,他与陈独秀齐名,被世人称为“南陈北李”。在当代,1987年12月,梁漱溟在其书中回忆李大钊时说:“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为首的是陈独秀、李大钊两先生,一时有‘南陈北李’之称。”
“相约建党”是基于历史事实的概括性描述
“相约建党”,这四个字其实是基于历史过程的一个概括性描述。即1920年初李大钊冒险送陈独秀去天津,一路上谈到建党之事。
对于这一历史过程与背景的最早叙述,是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5月24日报道《武昌中山大学集会追悼李大钊等烈士》,其中写到1927年5月22日在武昌中山举行的追悼南北死难烈士大会上,与李大钊关系密切的高一涵(1885—1968)作了《李大钊同志事略》的演讲,演讲中有一段描述性内容,讲到“(五四运动)时陈独秀先生因反对段祺瑞入狱三月,出狱后,与先生(指李大钊——引者注)同至武汉讲演,北京各报均登载其演辞,先生因此大触政府之忌。”并说到陈独秀,“返京后则化装同行避入先生本籍家中,在途中则计划组织共产党事。”——这就是“相约建党”的历史依据背景。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