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把握好建设兰州都市圈的路向和路径(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从建设兰州都市圈的路径来说,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构建区域发展体系。通过完善就业、宜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文化娱乐等城市综合功能,进而构建“由核心城市到都市圈再到经济圈”的区域发展网络。将建设都市圈与强省会的强中心城市结合起来,并把包含兰州、白银、定西、临夏在内的兰州一小时经济圈建设统筹起来,才能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城市空间,培育中等城市,增强区域经济联系,构建城市与区域发展体系,从而引领和带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发展飞地经济,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积极承接东部过剩且都市圈有基础但薄弱的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把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开区和白银高新区建设成创新要素集聚、体制机制创新的新型区域形态。主动与发达地区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发展产业飞地、科创飞地等。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确立市场化的创新导向,搭建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联合研发的共享化、开放化平台,促进区域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
提升地方品质,吸引人才进入。制定和出台吸引周边地区、省内其他地区人口、人才的政策,提升人口集聚度。推进就地化务工,扩大常住人口的数量。在甘肃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推进实施“大学生留甘留兰行动计划”,从支持就业创业、人才津贴发放、人才公寓建设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统筹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招商引资引智、本地市场主体培育的工作。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所有制中性保障公平竞争为特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陇商通”等一键服务系统,连接线上线下、打通各个部门,促进数据共享。创新招商引资引智方式,探索项目委托、策划、技术咨询、第三方机构等多种形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加快就地城镇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城市、县城为载体的就地城镇化,为实现三产融合、产城人融合创造条件。以都市圈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空间形态,并以市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为实施抓手。改革阻碍要素下乡的体制机制,鼓励并支持企业家、大学生、返乡务工农民、新乡贤等结合当地优势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推进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推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作者为兰州财经大学教授。本文系兰州财经大学专项课题Lzufe2022Z-003研究成果。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