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译文 赏析 主题 写法 实题训练!(23)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B.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在“清晨”和“初日”之时“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清寂的景色。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了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借写鸟儿欢悦的情形和空灵的潭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
(二)名句赏析。
1.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赏析“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三)理解作答。
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3.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哪个?颔联简化为哪个成语,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4.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
5.颈联中“空”字写得极好,为什么?
【答案】
(一)理解选择。
1.C 2.A 3.D 4.D 5.A
(二)名句赏析。
1.①描述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②手法情感: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
③炼字:“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禅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
2.这四句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极静极美,而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旨趣,富有言外之意。
3.诗人在这里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只剩下钟磬声音,其他什么声音也没有,暗含诗人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三)理解作答。
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2.不矛盾,因为这是反衬,以声衬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以钟磐音衬环境的清幽。
3.成语“万籁俱寂”。“曲径通幽”,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4.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