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法鲁克宫廷势力与英国眉来眼去,埃及政府逐渐失去民心(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战后受国王控制的首届内阁首相诺克拉西主张1936年的英埃条约因为是在战前危急时刻签订的,所以该条约具有暂时性,在战争结束之后应该加以废除。埃及政府于1945年12月20日照会英国,想举行关于修订1936年条约的商谈会议,但英国政府主张维持1936年条约。诺克拉西政府对英国的答复表示沉默,并继续和英国妥协。于是埃及人民重新燃起了反帝斗争的火焰。战后埃及人民往往采取暴力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因为二战和战后的事件使得在我们(埃及)青年心中燃起了烈火。我们的倾向,整个一代人的倾向,开始走向暴力。民众是在对诺克拉西政府处理有关英国事情上失望之后开始采取暴力行动。所以除了英国,法鲁克的宫廷势力在这次暴力运动中首当其冲。
面对民众的暴力运动,政府决心镇压,这就导致了阿拔斯桥大屠杀惨案。阿拔斯大桥惨案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诺克拉西政府眼看民情沸腾,无法应对,只好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于2月15日辞职下台。随后伊斯玛仪·西德基出任首相。西德基曾是华夫脱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后与扎格卢勒决裂。他是个知识分子,玩世不恭的政治家,性格刚强,被人誉为理财专家。他对使用武力和残忍手段镇压公众的反抗津津乐道。西德基政府按其信仰和政治路线看来,他与诺克拉西没有不同的地方。因此该政府也并没有想和英国彻底闹翻,依旧试图采取谈判方式来解决英埃问题。西德基组建了一个将华夫脱政党排除在外的代表团与英国进行谈判。5月7日英国提出逐步撤出英国驻埃及军队,但是如果发生战争等突发事件时,应该按照英国与埃及的同盟条约作出相应安排。
对于英国这一提议,西德基是赞同的,但是民众不赞同,民众远远比政府要激进的多。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曾经说过:工人和贫苦农民的“国家”要比切尔诺夫之流和策烈铁里之流左倾一千倍,要比我们左倾一百倍。单从激进程度来讲,埃及民众与政党同样如此,经历过战争创伤的民众反英情绪与日俱增,没有耐心等英国军队逐步退出埃及,对英国可能重返埃及更是无法接受。另外在战争结束之前因政治斗争失败而下台的华夫脱党也看到机会,与民众性政党如:穆斯林兄弟会、青年埃及党等一同呼吁民众采取行动。面对将矛头从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转向宫廷势力的民众运动,政府在7月10日夜间制造了所谓的“共产党阴谋”事件,大规模地逮捕工人、学生、作家、记者和爱国居民200多人,并封闭了八家报馆,全国被血腥的恐怖笼罩着。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