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七张面孔(11)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茂林修竹
生态成都,首先是山水成都。细数成都的好山好水,我们发现,不仅仅是都江堰、青城山,以山而言,成都西部大邑县境内,有杜甫笔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西岭雪山,最高海拔达5300多米,集林海雪原、险峰怪石、奇花异树、珍禽稀兽、激流飞瀑于一体,冬可滑雪,夏可滑草,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而市东则有横卧逶迤的龙泉山,山虽不高,果木繁多,一到春天,满眼桃花梨花,一片锦绣,自然是农家乐的必选场所。再说那川西坝子,绿意幽幽竹林深处,一团团,一簇簇,不时传来咿呀人声,冒起缕缕炊烟。这就是中华大地独一无二的农居景致——“川西林盘”。林盘由林园、宅院和外围耕地组成,宅院隐于林丛中,绿水绕着竹林走。据统计,成都有9万个林盘,恰似9万颗珍珠,镶嵌在巨大的绿地之上。
都江堰
老舍曾经在一篇名为《青蓉略记》的文章中记载成都:
“灌县的水利是世界闻名的。在公园后面的一座大桥上,便可以看到滚滚的雪水从离堆流进来。在古代,山上的大量雪水流下来,非河身所能容纳,故时有水患。后来,李冰父子把小山硬凿开一块,水乃分流——离堆便在凿开的那个缝子的旁边。从此双江分灌,到处划渠,遂使川西平原的十四五县成为最富庶的区域——只要灌县的都江堰一放水,这十几县便都不下雨也有用不完的水了。”
我们在今天,难以想象两千年前的李冰父子是怎样掌握了这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非常先进的水利思想,巧借地利,疏通水道,兴建水利,都江堰工程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其顺乎水情,更在于其善于利用成都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利用各种不同的地势、水脉、水势、地形,采取无坝分水,壅江排沙,继而自流灌溉。这一切无不透着一种顺应水的自然特性,譬如鱼咀、百丈堤、飞沙堰等均是顺应水势,而非逆水阻水,更非拦坝蓄水之类的做法。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系统一直滋润着成都平原的百姓,养育着他们的生活生产。这在高科技日益发达的今日仍有非常现实的启示意义。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