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何会成为一种人设?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01.
“人设”总会趋向于被打破
因为明星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免不了会被大众检视,甚至一个微小细节都会被无限放大讨论,最终成为某种情绪的集中出口。
更何况,对于当下的娱乐圈,一直有一种批判的声音,明星被认为大都是“没文化、赚快钱”的。
而这种乱象也确实存在,前段时间,郝蕾在《十三邀》第五季中就谈到了这个问题,她观察到,许多人入行就是因为想赚快钱。而郝蕾与张颂文都曾遇见过,因为孩子成绩不好,就想走关系送进电影学院的人,但“读不懂书的人怎么能读懂剧本?不要说呈现了,你读都读不懂。”
如郝蕾所说,这个圈子是离名和利最近的地方。但另一方面,明星和艺人的工作,所最后产出的文艺产品,又需要体现出某种对于世界的思考和呈现。
譬如演员需要快速沉浸在某个世界里,展现出ta与其他人物、与所扮演角色间某种微妙的张力;好的歌手与歌曲创作,也需要含有真正引发共鸣的情绪,而不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些要求,恰恰与书本可以提供的很接近,因为阅读是一种最快速、最廉价也是最方便的方式,就像可以让我们沉浸在不同世界中的任意门。
当然,读书只是一种对世界的理解方式。好的演员艺人,也许未必满腹经纶,也未必只能通过读书来了解世界。
从演员明星最后展现的表演结果来看,如果丰富和复杂度足以支撑作品,也不会有太多人去苛责他们的阅读积累。因而,明星读书所引发人吐槽的点,往往在于“人设”。
郝蕾,《十三邀》第五季
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一书中,心理学家乔治·H. 米德提出,人都有“主我”(I,即真实的自我),和“客我”(me,即他人眼中的我)两种分裂状态。
而这种分裂,由于娱乐圈天然的曝光量与名利浮躁的程度,在明星身上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明星演员对他人呈现出了一个“表面”,并保留了自我的另一个重要部分不予示人。
这种人格的外在表面,往往还具有一定舞台表演的性质。由于明星作为一种结合了人与展示面的复杂存在,便免不了引发大众的窥探与猜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