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科技被封锁了70年,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但不是每个领域都能人定胜天、依靠集中力量就能办大事的,过去折戟沉沙的项目数不胜数,浪费了无数人力物力研发,到头来才发现落后了别人好几代。
这就是为什么在90年代末会出现贸工技和技工贸的路线争端,当时最前沿的科技端确实看不到希望,毕竟过去整整70年,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始终保持着封锁常态,而且几乎纹丝不动。
早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恰好赶上了巴统的制裁,全名叫「巴黎统筹委员会」。
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雄心壮志,提出一个称霸世界的战略,并且要和苏联硬刚到底,于是在1950年1月9日拉来几个国家召开会议,成立「多边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里面一共有17个成员国,除了日本和澳大利亚外,其它全是北约成员国。
巴统最初针对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限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产品。
在最严格的时候,禁运单包括全世界国际贸易商品项目的一半,巴统成员国出口清单内的货物时,都要向巴统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才能签发出口许可证,并且发货后还要随时核查。
这么一个非正式的国际组织,而且还要受美国的单方面经济管制和操纵,这件物品禁止进口,那件物品需要审查……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受得了摆布。
很快,经过1954年和1958年两次修订,禁运货单的项目逐渐减少,在重新分类后,只要是制造武器的设备,一些尖端技术产品,或者稀有的战略物资都会被限制出口。
巴统建立初期,中国其实不在管制范围内,到1952年,巴统为了显示对中国的重视程度,成立了专门的中国委员会机构,对中国实行严格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三大类一共有上万种产品,比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清单项目还要多500种。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正因为新中国百废待兴,没有一丁点自己的技术,所以被封锁的清单项目才会比苏联等东欧国家还要多,越弱就越追着揍。
在这种高压封锁下,别说重工业,就连轻工业的生产设备都没法进口,所以新中国的前几年过得非常困难,只能一边减少对资本主义市场的依赖,一边将对外贸易的重点转向苏联和东欧国家,从这些国家进口工业设备和原料。
1950年,我们和苏联的贸易额是3.38亿美元,到1955年上升到17.9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6.9%。
也是这时期,苏联援助中国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
整个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帮中国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援建156项重点工程,里面囊括了一个现代国家所需要的大部分工业门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