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弹弓助力,航天器飞向远方如虎添翼(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新视野号探测器探访遥远的冥王星示意图
当然,航天器要借助外星球引力变轨,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计算出合适的变轨时间和位置,以保证航天器最终能到达目标轨道,最好在整个变轨过程中耗费燃料最少。
同时,深空探测器的航程往往很漫长,途中要考虑的变量很多,比如行星、恒星的引力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太阳光压摄动,借力飞行的时间范围和轨道参数等。
航天科研人员需要充当“轨道设计师”,事先建立轨道动力学模型,根据航天器状态,一步步进行推算,并借助计算机对轨道参数进行反复迭代和优化,可以说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
航天器长期受益多
正是由于具备多种优势,科研人员很早就开始求助于引力弹弓。一般认为,航天器第一次利用引力弹弓发生在1959年,当时苏联月球3号探测器从月球南极附近飞过,借助月球引力,绕到月球背面,拍摄了第一幅月背图像。
之后,美国“先驱者10号”“先驱者11号”在20世纪70年代分别借助木星和木星、土星的引力弹弓,首次探测外太阳系。“旅行者2号”更是利用了多颗行星的引力弹弓,尝试“触摸”太阳系边缘。

引力弹弓助力,航天器飞向远方如虎添翼


美国旅行者系列探测器追寻遥远深空示意图
还有美欧合作的卡西尼-惠更斯号土星探测器,利用行星引力弹弓抵达土星后,又多次利用土卫六的引力弹弓效应,进行各种“花式变轨”,帮助人类对土星及其卫星系统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知。
除了加速外,引力弹弓也多次帮助航天器“悬崖勒马”。航天器一旦向太阳飞去,就会受到太阳的强大引力而不断加速。在探测水星或者太阳时,航天器一不小心,不但无法进入预定轨道,还会被“拉”进太阳的酷热环境中。凭借现有技术(如推进器反向减速等)不可能使航天器直接“刹车”并留在目标轨道上,所以需要利用引力弹弓效应及时减速,综合借助地球、金星、水星的作用,反复调整轨道,再加上航天器发动机“拼尽全力”,航天器才有可能完美地进入轨道。例如,2020年2月升空的美欧“环日轨道器”规划借助引力弹弓减速达9次之多。
至于文章开头提到的露西探测器,同样是利用引力弹弓的“高手”。2021年10月16日发射升空后,“露西”预计在12年内行程64亿公里,探索8颗小行星,由此将成为单次任务探测小行星数量最多的航天器。飞行途中,“露西”规划了3次利用地球引力弹弓效应提速,首次就是今年10月16日经过澳大利亚上空300多公里高度的轨道,未来再进行2次借力加速,最终将在2025年与第一颗目标小行星相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