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个县成为全国的菜篮子,至今不可取代,寿光到底靠什么?(2)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改革开放后联产承保责任开始实行,这为寿光带来了转机。为了让农民富裕起来,县里决定把蔬菜种植业作为寿光发展的突破口。一是老祖宗赏饭吃,传下了手艺;二是种植蔬菜的收入比种粮食多很多;而且老百姓生活好了以后对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前景也好。
于是从1978年开始,寿光逐渐扩大了蔬菜的种植面积,还丰富了蔬菜的品种,告别了过去大白菜、大葱、大萝卜等老三样,一下子扩大到30多种。
要说寿光人就是有种菜的天赋,83年时全县的蔬菜产量已经达到了9亿斤,农民的钱袋子开始鼓起来,但新问题又出现了,产这么多卖不出去了,当年5万吨菜烂在地里,把菜农心疼地哇哇叫。
知识点来了啊,寿光为了解决流通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县里顶着“姓资还是姓社”的压力,花了5万元建立了寿光最早的蔬菜批发市场,解决了销路问题。寿光的蔬菜市场之所以能起来,还要感谢一个贵人——胜利油田。胜利油田作为一个巨无霸企业,对蔬菜的需求是天量,在寿光蔬菜起步最艰难的时候拉了寿光一把,这就吸引了大批菜农前往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规模效应慢慢就出来了,寿光市统一规划,一口气又在各个乡镇和城区扩展了十几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了以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为核心的销售网络,一下子解决了销售渠道问题。
这可不得了,市场经济以渠道为王,公司里都是销售拿的钱最多,互联网以电商平台赚得最狠,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建立了销售渠道,一个行业规模才能扩大,才能产业化。之前有网友跟我说,当年来我们崂山旅游的时候在景区门口买了几个杏吃了,说味道绝了,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发展成产业?要想发展成为产业,得有规模,而规模的前提是要有销路,我们崂山前几年也有种植西红柿和蘑菇等蔬菜的,没几年都撤摊了,有一部分也是这个原因,你卖不出去啊,要不然为什么跑到景区门口蹲着?
没有后顾之忧之后,寿光的潜力一下子爆发出来,蔬菜种植面积从84年的24万亩增长到89年的36万亩。
尝到了甜头的寿光菜农积极性是彻底调动起来了,但又遇到新的烦心事,那时种的都是当季蔬菜,竞争大菜价比较低不说,一到了秋冬季,农民瞅着自家光秃秃的地就难受,这地荒着就相当于在扔钱,于是寿光人开始尝试种植反季节蔬菜。寿光农民自己发明了一些用烧煤炉来加热的“土温室”,也算是今天设施农业的雏形了,一口气建了5万个。
但是效果不咋好,烧煤成本高不说,烟熏火燎地对蔬菜的品质也有影响,而且取暖效果不算太好,上市的时间还是太晚。为了解决这个事,三元朱村的党支部书记王乐义88、89年两年时间跑了6个省,但没一个能符合寿光的实际情况。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